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与处理 | 第9-16页 |
1.2.1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 | 第9-11页 |
1.2.2 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 | 第11页 |
1.2.3 垃圾渗滤液危害 | 第11-12页 |
1.2.4 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 | 第12-16页 |
1.3 生物脱氮技术 | 第16-21页 |
1.3.1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 | 第16页 |
1.3.2 生物脱氮新工艺 | 第16-21页 |
1.4 电气石填料技术 | 第21-23页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1.5.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5.3 课题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2.1 试验用水与水质 | 第25-26页 |
2.1.1 试验配水水质 | 第25页 |
2.1.2 垃圾渗滤液来源及水质 | 第25-26页 |
2.2 试验接种污泥 | 第26页 |
2.3 试验所用电气石填料 | 第26-27页 |
2.4 试验装置 | 第27-30页 |
2.4.1 连续流颗粒-填料复合UASB反应器 | 第27-28页 |
2.4.2 电气石强化CANON反应装置 | 第28-29页 |
2.4.3 批次试验装置 | 第29-30页 |
2.4.4 试验主要设备仪器 | 第30页 |
2.5 试验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2.6 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 第31-33页 |
2.6.1 常规项目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2.6.2 其他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第3章 厌氧氨氧化电气石填料挂膜培养与性能评价 | 第33-46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颗粒-填料复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恢复与稳定运行分析 | 第33-36页 |
3.3 厌氧氨氧化电气石填料挂膜效果及脱氮性能评价 | 第36-40页 |
3.3.1 普通海绵填料与电气石填料脱氮性能对比 | 第36-38页 |
3.3.2 普通海绵填料与电气石填料挂膜表观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3.3.3 生物膜与颗粒污泥微生物形态分析 | 第39-40页 |
3.4 电气石生物膜抗有机物冲击性能评价 | 第40-45页 |
3.4.1 不同COD浓度下颗粒污泥/电气石生物膜厌氧氨氧化反应 | 第40-43页 |
3.4.2 电气石生物膜与颗粒污泥对有机冲击的差异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电气石强化CANON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与稳定运行 | 第46-56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短程硝化过程启动与运行 | 第46-49页 |
4.2.1 工艺运行方式 | 第46-47页 |
4.2.2 短程硝化启动过程分析 | 第47-49页 |
4.3 NOB活性批次试验 | 第49-50页 |
4.4 CANON过程启动与运行 | 第50-55页 |
4.4.1 工艺运行方式 | 第50页 |
4.4.2 CANON阶段启动过程分析 | 第50-54页 |
4.4.3 典型周期分析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电气石强化CANON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优化研究 | 第56-65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改变溶解氧浓度对CANON工艺影响 | 第56-60页 |
5.3 改变曝气-缺氧时间分配对CANON工艺影响 | 第60-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