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锂离子电池发展概述 | 第11-13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2.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概述 | 第12-13页 |
1.3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概述 | 第13-17页 |
1.3.1 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 | 第13-14页 |
1.3.2 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 第14-17页 |
1.4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7-25页 |
1.4.1 碳包覆改性 | 第18-19页 |
1.4.2 离子掺杂改性 | 第19-20页 |
1.4.3 限域制备磷酸铁锂小尺寸纳米材料改性 | 第20-22页 |
1.4.4 石墨烯限域制备磷酸铁锂复合材料改性 | 第22-24页 |
1.4.5 制备磷酸铁锂量子点材料改性 | 第24-25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实验与测试表征方法 | 第26-31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26-28页 |
2.1.1 实验原料和主要化学试剂 | 第26-27页 |
2.1.2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2.2 材料测试表征方法 | 第28-29页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8页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8页 |
2.2.3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 第28页 |
2.2.4 氮气吸脱附测试 | 第28页 |
2.2.5 热重分析 | 第28-29页 |
2.2.6 碳含量测试 | 第29页 |
2.2.7 振实密度测试 | 第29页 |
2.3 电池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2.3.1 电极制备及扣式电池组装 | 第29-30页 |
2.3.2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30页 |
2.3.3 循环伏安和交阻抗测试 | 第30-31页 |
第3章 利用限域效应制备FePO_4_纳米初始颗粒及LiFePO4_纳米复合材料 | 第31-51页 |
3.1 利用限域效应制备FePO_4_@PANI纳米初始颗粒 | 第31-33页 |
3.2 固相混合法引入锂源制备LFP@C纳米材料 | 第33-38页 |
3.2.1 苯胺的量对LFP@C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2 铁磷比对LFP@C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3 蔗糖添加量对LFP@C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 利用限域效应制备FePO_4_@PANI/RGO纳米初始颗粒的制备 | 第38-40页 |
3.3.1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 第39页 |
3.3.2 FePO_4_@PANI/RGO纳米初始颗粒的制备 | 第39-40页 |
3.4 LFP@C/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0-44页 |
3.4.1 固相混合法引入锂源制备LFP@C/RGO纳米复合材料 | 第40-41页 |
3.4.2 离子交换法引入Li~+制备LFP@C/RGO纳米复合材料 | 第41-44页 |
3.5 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合成过程及结构分析 | 第44-48页 |
3.5.1 固相混合引入锂源制备m-LFP@C及m-LFP@C/RGO | 第44-46页 |
3.5.2 离子交换引入锂源制备e-LFP@C及e-LFP@C/RGO | 第46-48页 |
3.6 几种材料的比表面积以及碳含量测试 | 第48-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LFP@C及LFP@C/RGO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1-66页 |
4.1 固相混合引入Li~+制备LFP@C纳米材料性能测试 | 第51-54页 |
4.1.1 苯胺的量对LFP@C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2 铁磷比对LFP@C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4.1.3 蔗糖添加量对LFP@C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 固相混合法引入Li~+合成LFP@C/RGO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4.3 离子交换法引入Li~+合成LFP@C纳米材料性能测试 | 第55-57页 |
4.4 离子交换法引入Li~+合成LFP@C/RGO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 第57-59页 |
4.5 不同活性物质负载量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4.6 磷酸铁锂材料循环伏安行为分析 | 第60-62页 |
4.7 磷酸铁锂材料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62-6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