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A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第14页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第14-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4 内容安排第15-17页
第2章 贷款利率定价理论基础及主要模式第17-21页
    2.1 贷款利率定价主要理论第17-18页
        2.1.1 古典利率理论第17页
        2.1.2 流动性偏好理论第17页
        2.1.3 可贷资金理论第17-18页
        2.1.4 信贷配给理论第18页
        2.1.5 资产负债理论第18页
    2.2 利率定价基本模式第18-21页
        2.2.1 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第19页
        2.2.2 客户盈利分析模式第19-20页
        2.2.3 基准利率加点模式第20页
        2.2.4 各类定价模式对比第20-21页
第3章 A农信社贷款定价基本状况第21-30页
    3.1 我国农合机构贷款定价概况第21-26页
        3.1.1 农合机构经营发展基本情况第21-24页
        3.1.2 当前农合机构贷款定价状况第24-26页
    3.2 A农信社贷款定价现状分析第26-28页
        3.2.1 A农信社基本概况第26-27页
        3.2.2 A农信社贷款发放情况第27页
        3.2.3 A农信社贷款定价情况第27-28页
    3.3 A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的困惑第28-30页
        3.3.1 贷款利率显著高于其他银行业机构第28-29页
        3.3.2 贷款利率定价缺乏规范性约束第29页
        3.3.3 粗放的定价模式带来不利处境第29-30页
第4章 A农信社贷款定价影响因素分析第30-36页
    4.1 贷款定价考虑的内部因素第30-34页
        4.1.1 资金供给因素第30-32页
        4.1.2 资金需求因素第32-34页
    4.2 贷款定价考虑的外部因素第34-36页
        4.2.1 信贷市场的竞争程度第34页
        4.2.2 农村信用生态环境第34页
        4.2.3 基准利率水平第34-36页
第5章 A农信社贷款定价的实证分析第36-45页
    5.1 农合机构贷款定价因素的初步筛选第36-39页
        5.1.1 变量的选取第36-38页
        5.1.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第38-39页
    5.2 模型的构建第39-42页
    5.3 回归结果分析第42-45页
第6章 A农信社贷款定价的改进建议第45-49页
    6.1 经营管理方面第45-46页
        6.1.1 科学筹划资金,降低资金成本第45页
        6.1.2 精细核算经营费用,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第45-46页
        6.1.3 拓宽资金渠道来源,积极进行产品创新第46页
    6.2 定价机制方面第46-47页
        6.2.1 统筹考虑存贷款利率定价,逐步引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第46页
        6.2.2 通过市场细分进行差别化管理,探索精准的贷款定价方法第46-47页
        6.2.3 强化定价体系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第47页
    6.3 外部支持方面第47-49页
        6.3.1 政府要继续优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第47-48页
        6.3.2 人民银行要加强定价指导和资金支持第48页
        6.3.3 省级联社要积极指导开展自主定价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村镇银行覆盖面研究
下一篇: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