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区砖石古塔地基稳定性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1.2 砖石古塔的稳定性问题 | 第8-10页 |
| 1.2.1 砖石古塔的病害 | 第9-10页 |
| 1.2.2 局部地基失效引起的稳定性问题 | 第10页 |
| 1.3 局部地基失效引起的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1 地基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 | 第10-11页 |
| 1.3.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2 湿陷性黄土地区砖石古塔地基失稳破坏机理 | 第14-22页 |
| 2.1 湿陷性黄土的本构关系 | 第14-15页 |
| 2.1.1 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 | 第14-15页 |
| 2.1.2 弹塑性模型 | 第15页 |
| 2.2 地基失稳破坏机理 | 第15-18页 |
| 2.3 强度折减法分析砖石古塔地基稳定性问题 | 第18-22页 |
| 2.3.1 强度折减法原理 | 第18-19页 |
| 2.3.2 强度折减法分析古塔地基稳定性 | 第19-20页 |
| 2.3.3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适用条件 | 第20-22页 |
| 3 强度折减法在砖石古塔地基稳定性问题中的应用 | 第22-30页 |
| 3.1 强度折减分析方法 | 第22页 |
| 3.2 力学模型 | 第22-27页 |
| 3.2.1 本构模型 | 第22-24页 |
| 3.2.2 屈服准则 | 第24-27页 |
| 3.2.3 流动法则 | 第27页 |
| 3.3 失稳判据 | 第27-30页 |
| 3.3.1 滑裂面的确定 | 第27页 |
| 3.3.2 失稳判据 | 第27-30页 |
| 4 砖石古塔地基稳定性分析 | 第30-48页 |
| 4.1 工程概况 | 第30-32页 |
| 4.1.1 几何尺寸 | 第30-31页 |
| 4.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1-32页 |
| 4.2 数值模型建立 | 第32-35页 |
| 4.2.1 基本假定 | 第32页 |
| 4.2.2 安全系数 | 第32页 |
| 4.2.3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32-33页 |
| 4.2.4 屈服准则的选取 | 第33页 |
| 4.2.5 失稳判据的选取 | 第33页 |
| 4.2.6 几何模型 | 第33-34页 |
| 4.2.7 单元类型 | 第34页 |
| 4.2.8 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 4.2.9 荷载及边界条件 | 第35页 |
| 4.3 分析方案 | 第35-36页 |
| 4.4 静力稳定性分析 | 第36-4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5.1 结论 | 第48页 |
| 5.2 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