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1页 |
1.1 锰参与构筑的硅钨酸盐及同多钨酸盐的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1.1.1 锰参与构筑的硅钨酸盐 | 第11-20页 |
1.1.2 锰参与构筑的同多钨酸盐 | 第20-21页 |
1.2 稀土元素参与构筑的同多钨酸盐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3 稀土元素参与构筑的硒钨酸盐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4 选题思路 | 第25-26页 |
1.5 所用试剂及测试条件 | 第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第二章 锰参与构筑的多钨氧簇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 第31-63页 |
第一节 锰参与构筑的三聚硅钨酸盐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 第32-48页 |
1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1.1 K_9[H_(14){SiW_(10)Mn~ⅡMn~ⅢO_(38)}_3(CO_3)]·39H_20(1)的合成及元素分析 | 第32页 |
1.2 晶体结构测定 | 第32-3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2.1 合成讨论 | 第34-35页 |
2.2 结构描述 | 第35-38页 |
2.3 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 | 第38-39页 |
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9页 |
2.5 红外光谱 | 第39-40页 |
2.6 电化学性质 | 第40-41页 |
2.7 紫外-可见光谱 | 第41-42页 |
2.8 磁性研究 | 第42-43页 |
2.9 热分析 | 第43-44页 |
3 结论与展望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第二节 三核锰夹心型硅钨酸盐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 第48-56页 |
1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1.1 K_2H(CN_3H_6)_9[Mn_3(H_2O){SiW_9O_(34)}{SiW_8O_(31)}]·11H_2O(2)的合成及元素分析 | 第48页 |
1.2 晶体结构测定 | 第48-51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2.1 合成讨论 | 第51页 |
2.2 结构讨论 | 第51-52页 |
2.3 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 | 第52-53页 |
2.4 红外光谱 | 第53-54页 |
2.5 热分析 | 第54页 |
2.6 紫外-可见光谱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第三节 锰夹心型同多钨酸盐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 第56-63页 |
1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1.1 化合物Cs_4Na_2H_8[{Mn(H_2O)_2}{W_(11)O_(38)H_2)_2]·42H_20(3)的合成及元素分析 | 第56页 |
1.2 晶体结构测定 | 第56-5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2.1 晶体结构 | 第58-59页 |
2.2 红外光谱 | 第59-60页 |
2.3 紫外-可见光谱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三章 稀土元素参与构筑的有机-无机杂化硒钨氧簇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 第63-85页 |
1 实验部分 | 第63-69页 |
1.1 化合物的合成及元素分析 | 第63-64页 |
1.2 晶体结构测定 | 第64-6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9-80页 |
2.1 合成讨论 | 第69-70页 |
2.2 结构讨论 | 第70-76页 |
2.3 红外光谱 | 第76-77页 |
2.4 紫外-可见光谱 | 第77页 |
2.5 热分析 | 第77-79页 |
2.6 化合物4-7的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 | 第79页 |
2.7 催化性质 | 第79-80页 |
3 结论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第四章 稀土参与构筑的有机-无机杂化同多钨酸盐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 第85-95页 |
1 实验部分 | 第85-88页 |
1.1 化合物的合成及元素分析 | 第85页 |
1.2 晶体结构测定 | 第85-8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88-93页 |
2.1 结构讨论 | 第88-90页 |
2.2 红外光谱 | 第90-91页 |
2.3 紫外-可见光谱 | 第91页 |
2.4 热分析 | 第91-92页 |
2.5 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 | 第92-93页 |
3 结论与展望 | 第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附录A 硕士学习期间的其它成果 | 第95-97页 |
附录B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