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课新授课导学案设计与应用研究--以《生活与哲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4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第14-17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1.1.1 导学案第14页
        1.1.2 学生主体地位第14-15页
    1.2 相关理论依据第15-17页
        1.2.1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5页
        1.2.2 “发现学习”理论第15-16页
        1.2.3 内因外因辩证理论第16-17页
第二章 高中政治导学案课堂运用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17-36页
    2.1 导学案内容设计教案化第17-19页
        2.1.1 具体案例第18-19页
        2.1.2 问题分析第19页
    2.2 导学案内容设计检测化第19-22页
        2.2.1 具体案例第19-21页
        2.2.2 问题分析第21-22页
    2.3 导学案内容设计知识目标过分突出化第22-28页
        2.3.1 具体案例第23-27页
        2.3.2 问题分析第27-28页
    2.4 导学案内容设计过分讲授化第28-36页
        2.4.1 具体案例第30-34页
        2.4.2 问题分析第34-36页
第三章 高中政治导学案运用中相关问题的解决之策第36-40页
    3.1 明晰什么是新授课导学案第36-37页
    3.2 避免导学案内容设计过度检测化第37-38页
    3.3 导学案中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第38页
    3.4 导学案内容设计应注重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第38-40页
第四章 高中政治新授课导学案的具体设计与运用第40-52页
    4.1 新授课导学案的设计原则第40-42页
        4.1.1 课时性原则第40页
        4.1.2 主体性原则第40-41页
        4.1.3 导学性原则第41页
        4.1.4 阶梯性原则第41页
        4.1.5 灵活性原则第41-42页
    4.2 新授课导学案的设计程序第42-44页
        4.2.1 教师个体备案阶段第42页
        4.2.2 全体教师集中研讨、整合、修改阶段第42-43页
        4.2.3 课堂试行阶段第43页
        4.2.4 课后交流反思完善阶段第43-44页
    4.3 新授课导学案的设计环节第44-50页
        4.3.1 主要环节第44-45页
        4.3.2 具体设计第45-50页
    4.4 新授课导学案的基本使用原则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对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版本对比研究--以人音版、花城版、湖南版为例
下一篇:古代书画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