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国内外渠系建筑物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发展及应用 | 第15-16页 |
1.2.1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发展 | 第15页 |
1.2.2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在水利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17-27页 |
2.1 有限元分析求解步骤 | 第17-18页 |
2.2 有限元分析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18-20页 |
2.2.1 创建有限元模型(/PREP7) | 第18-19页 |
2.2.2 加载和求解(/SOLU) | 第19-20页 |
2.2.3 后处理(/POST1,/POST26) | 第20页 |
2.3 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 | 第20-23页 |
2.3.1 本构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3.2 混凝土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21-23页 |
2.4 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型选择 | 第23-24页 |
2.4.1 分离式模型 | 第23页 |
2.4.2 整体式模型 | 第23-24页 |
2.4.3 组合式模型 | 第24页 |
2.5 单元简介 | 第24-27页 |
3 某输水干渠双层复合框架桥有限元分析 | 第27-62页 |
3.1 工程背景 | 第27-30页 |
3.2 工程地质勘查 | 第30-34页 |
3.2.1 地层岩性 | 第30-31页 |
3.2.2 地震 | 第31页 |
3.2.3 土、岩物理力学性质 | 第31-34页 |
3.3 结构安全复核计算 | 第34-36页 |
3.3.1 原工程设计受力钢筋布置 | 第34页 |
3.3.2 结构设计控制标准 | 第34-35页 |
3.3.3 结构复核计算工况 | 第35-36页 |
3.4 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36-40页 |
3.4.1 计算方法 | 第36页 |
3.4.2 荷载取值 | 第36-39页 |
3.4.3 材料属性 | 第39-40页 |
3.4.4 模型建立 | 第40页 |
3.5 计算结果 | 第40-53页 |
3.6 有效配筋情况下结构安全复核 | 第53-56页 |
3.7 有效配筋情况下结构承载能力验算 | 第56-62页 |
3.7.1 顶、底板承载力验算 | 第56-57页 |
3.7.2 竖墙承载力验算 | 第57-60页 |
3.7.3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 第60-62页 |
4 过水方涵加固方案设计 | 第62-68页 |
4.1 加固方案 | 第62-63页 |
4.2 加固边界条件 | 第63页 |
4.3 增大截面法加固 | 第63-68页 |
4.3.1 过水方涵加固处理方案比选 | 第63-64页 |
4.3.2 受压区加固的受弯和受压构件计算方法 | 第64-66页 |
4.3.3 受拉区加固的受弯构件区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4.3.4 计算成果 | 第67-6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个人简历、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