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三雌蕊基因Pis1的精细定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5页
    1.1 三雌蕊突变体小麦的研究进展第9-10页
        1.1.1 三雌蕊突变体小麦的概况第9页
        1.1.2 Pis1基因的研究概述第9-10页
    1.2 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1 RFLP分子标记技术概述第10页
        1.2.2 RAPD分子标记技术概述第10-11页
        1.2.3 SSR分子标记技术概述第11页
        1.2.4 AFLP分子标记技术概述第11-12页
        1.2.5 SRAP分子标记技术概述第12页
        1.2.6 SNP分子标记技术概述第12-13页
    1.3 FSRAP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3页
    1.4 小麦遗传图谱的构建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5-25页
    2.1 试验材料第15页
        2.1.1 亲本材料第15页
        2.1.2 F2群体的构建第15页
    2.2 试验试剂第15-16页
        2.2.1 DNA提取试剂第15页
        2.2.2 PCR扩增所需试剂第15页
        2.2.3 8%非变性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试剂配置第15-16页
    2.3 试验仪器第16页
    2.4 试验引物第16-19页
    2.5 试验方法第19-25页
        2.5.1 田间材料种植第19-20页
        2.5.2 材料DNA的提取及其检测第20-21页
        2.5.3 分子标记分析第21-23页
            2.5.3.1 SSR-PCR的反应体系以及程序第21页
            2.5.3.3 FSRAP-PCR的反应体系以及程序第21页
            2.5.3.4 凝胶电泳第21-23页
        2.5.4 分子标记的筛选第23页
            2.5.4.1 SSR分子标记的筛选第23页
            2.5.4.2 PPO-STS分子标记的筛选第23页
            2.5.4.3 FSRAP分子标记筛选第23页
        2.5.5 基因Pis1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第23-24页
        2.5.6 分子标记特异性条带的克隆与分析第24-2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5-32页
    3.1 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第25页
    3.2 F2群体性状统计结果第25页
    3.3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第25-26页
    3.4 遗传连锁分子标记的筛选第26-29页
    3.5 基因Pis1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9页
    3.6 与Pis1紧密连锁的特异性条带克隆与序列分析第29-32页
第四章 讨论第32-35页
    4.1 标记作图群体的选择第32页
    4.2 分子标记的选择与Pis1基因的定位第32-35页
第五章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3页
致谢第43-46页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以及待刊论文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DNA诱导的水稻变异株系RMIM91 WGS及RNA-Seq分析
下一篇:耕作措施和肥料施用对麦玉两熟制农田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