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砷及其在冶金中迁移行为 | 第12-25页 |
1.1.1 砷性质及应用 | 第12-13页 |
1.1.2 含砷化合物及毒性 | 第13-16页 |
1.1.3 砷矿物及其伴生矿物 | 第16-18页 |
1.1.4 火法冶金中砷迁移行为 | 第18-22页 |
1.1.5 湿法冶金中砷的稳定化处理 | 第22-25页 |
1.2 含砷污酸及处置技术 | 第25-27页 |
1.2.1 含砷污酸来源 | 第25-26页 |
1.2.2 含砷污酸性质 | 第26页 |
1.2.3 含砷污酸处置技术现状 | 第26-27页 |
1.3 臭蔥石除砷技术研究现状 | 第27-33页 |
1.3.1 臭蔥石 | 第27-30页 |
1.3.2 臭蔥石合成 | 第30-33页 |
1.4 选题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33-3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1.4.3 研究的意义 | 第35页 |
1.4.4 创新点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6-44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6-38页 |
2.1.1 污酸成分 | 第36-37页 |
2.1.2 磁性Fe_3O_4粉末 | 第37-38页 |
2.2 化学试剂 | 第38页 |
2.3 仪器设备 | 第38-39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2.4.1 高压实验 | 第39页 |
2.4.2 常压实验 | 第39-40页 |
2.4.3 浸出毒性实验 | 第40-41页 |
2.5 分析检测方法 | 第41-44页 |
第三章 污酸处置条件优化及铁源优选研究 | 第44-52页 |
3.1 前言 | 第44页 |
3.2 时间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 pH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 铁砷比的影响 | 第49-51页 |
3.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Fe_3O_4处置污酸技术研究 | 第52-74页 |
4.1 前言 | 第52页 |
4.2 工艺流程 | 第52-54页 |
4.3 铁砷比对污酸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4-64页 |
4.3.1 预处理效果 | 第54-55页 |
4.3.2 产物结构及形貌分析 | 第55-62页 |
4.3.3 除砷性能分析 | 第62-63页 |
4.3.4 产物浸出毒性 | 第63-64页 |
4.4 时间对污酸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4-67页 |
4.5 pH对污酸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7-70页 |
4.6 温度对污酸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70-73页 |
4.7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磁性Fe_3O_4处置污酸系统优化 | 第74-78页 |
5.1 前言 | 第74页 |
5.2 臭蔥石分离和磁性Fe_3O_4循环利用 | 第74-76页 |
5.3 除砷后溶液深度净化 | 第76页 |
5.4 磁性Fe_3O_4处置污酸及臭蔥石形成机理分析 | 第76-77页 |
5.5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和荣誉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