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硅切割废料中硅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晶硅切割废料的产生 | 第15-18页 |
1.2.1 光伏发电产业链组成 | 第15-16页 |
1.2.2 常用的硅片切割方法 | 第16-18页 |
1.3 晶硅切割废料的特性 | 第18-19页 |
1.4 晶硅切割废料资源化回收研究概况 | 第19-27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思路 | 第27-31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1.5.2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7-31页 |
第二章 晶硅切割废料中粗颗粒SiC旋流分离 | 第31-49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理论可行性分析 | 第31-35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5-39页 |
2.3.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35-36页 |
2.3.2 实验设备与分析仪器 | 第36-37页 |
2.3.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7-38页 |
2.3.4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2.4.1 粒度对旋流分离Si/SiC的影响 | 第39-43页 |
2.4.2 密度对旋流分离Si/SiC的影响 | 第43-45页 |
2.4.3 入口压力对旋流结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三章 晶硅切割废料中细颗粒SiC深度相分离 | 第49-69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49-50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3.3.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50-51页 |
3.3.2 实验设备与分析仪器 | 第51页 |
3.3.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51页 |
3.3.4 实验步骤 | 第51-5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2-67页 |
3.4.1 切割料表面改性处理 | 第52-55页 |
3.4.2 电位调控对乳化油滴粒径影响机制 | 第55-56页 |
3.4.3 pH对相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56-60页 |
3.4.4 浆料浓度对相分离效果影响 | 第60-61页 |
3.4.5 离心强化分相实验研究 | 第61-63页 |
3.4.6 离心场中SiC受力与赋存状态解析 | 第63-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富硅粉熔炼精炼制备再生硅 | 第69-89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9-73页 |
4.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69页 |
4.2.2 实验设备与分析仪器 | 第69-70页 |
4.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70页 |
4.2.4 实验步骤 | 第70-7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8页 |
4.3.1 富硅粉酸洗除杂 | 第73-75页 |
4.3.2 碳化硅去处机理 | 第75-79页 |
4.3.3 碳化硅在渣中扩散系数计算 | 第79-82页 |
4.3.4 熔渣成分对碳化硅去除效率的影响 | 第82-83页 |
4.3.5 炉渣黏度对碳化硅去除速率的影响 | 第83-85页 |
4.3.6 渣硅比对碳化硅去除效率的影响 | 第85页 |
4.3.7 硅中微量杂质去除 | 第85-8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5.1 结论 | 第89-90页 |
5.2 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