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制备工艺参数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无石棉垫片的工艺发展现状第12-21页
        1.2.1 无石棉垫片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工艺研究的现状第14-17页
        1.2.3 垫片材料性能研究的现状第17-21页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1-24页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1.3.2 研究的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的制备工艺及配方设计第24-36页
    2.1 抄取法制备工艺流程第24-27页
    2.2 试验材料的介绍与选取第27-31页
        2.2.1 无石棉纤维的介绍与选取第27-29页
        2.2.2 弹性黏合剂的介绍与选取第29-30页
        2.2.3 填料的选取第30-31页
        2.2.4 配合剂与助剂的选取第31页
    2.3 配方的设计第31-32页
    2.4 试验设备及性能评价第32-34页
        2.4.1 设备及仪器第32页
        2.4.2 垫片材料性能评价指标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的制浆PH研究第36-52页
    3.1 单因素试验设计简介第36页
    3.2 试验设计方案第36-37页
    3.3 试验的结果与分析第37-46页
        3.3.1 制浆PH对压缩、回弹率的影响与分析第37-39页
        3.3.2 制浆PH对拉伸强度的影响与分析第39-42页
        3.3.3 制浆PH对密度的影响与分析第42-43页
        3.3.4 制浆PH对动态滤水性能的影响与分析第43-44页
        3.3.5 制浆PH对Zeta电位的影响与分析第44-46页
    3.4 制浆PH的影响机理分析第46-50页
        3.4.1 无石棉垫片的元素种类分析第46-47页
        3.4.2 无石棉垫片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47-48页
        3.4.3 无石棉垫片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48-49页
        3.4.4 无石棉垫片的断面形貌与机理分析第49-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的施胶温度研究第52-66页
    4.1 试验设计方案第52页
    4.2 试验的结果与分析第52-59页
        4.2.1 施胶温度对压缩、回弹率的影响与分析第53-54页
        4.2.2 施胶温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与分析第54-56页
        4.2.3 施胶温度对密度的影响与分析第56-58页
        4.2.4 施胶温度对动态滤水性能的影响与分析第58-59页
    4.3 施胶温度的影响机理分析第59-63页
        4.3.1 无石棉垫片的元素种类分析第59-60页
        4.3.2 无石棉垫片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60-61页
        4.3.3 无石棉垫片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61-62页
        4.3.4 无石棉垫片的断面形貌与机理分析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第五章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的干燥研究与优化第66-96页
    5.1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第66-67页
    5.2 均匀试验设计的简介第67-68页
    5.3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干燥研究的正交试验设计第68-70页
    5.4 正交试验的结果与分析第70-88页
        5.4.1 正交试验压缩率的结果与分析第70-73页
        5.4.2 正交试验回弹率的结果与分析第73-77页
        5.4.3 正交试验拉伸强度的结果与分析第77-81页
        5.4.4 正交试验老化系数的结果与分析第81-84页
        5.4.5 正交试验密度的结果与分析第84-87页
        5.4.6 正交试验的优化组合分析第87-88页
    5.5 干燥温度的影响机理分析第88-94页
        5.5.1 元素分析第88-89页
        5.5.2 X射线衍射分析第89-92页
        5.5.3 断面形貌及机理分析第92-94页
    5.6 单因素验证试验及优化第94-95页
    5.7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6-100页
    6.1 结论第96-97页
    6.2 展望第97-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0页
附录 攻读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稳态-解耦测算多孔材料传质系数
下一篇: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