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1 国内外温泉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概述 | 第7页 |
1.1.2 我国当前温泉景观的突出问题 | 第7-8页 |
1.2 内容框架 | 第8页 |
1.2.1 温泉景观规划 | 第8页 |
1.2.2 温泉与生态 | 第8页 |
1.2.3 温泉景观设施体系 | 第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1 人是文化主体 | 第8-9页 |
1.3.2 自然环境为温泉文化之基础 | 第9页 |
1.3.3 设施体系为温泉文化之载体 | 第9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4.1 优化景致、以人为本 | 第9页 |
1.4.2 结合季节、优化设施 | 第9页 |
1.4.3 融入文化、注重开发 | 第9-1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5.1 实地调研法 | 第10页 |
1.5.2 文献检索法 | 第10-11页 |
1.5.3 模拟法 | 第11-12页 |
2 温泉景观生态技术策略——以自拟项目为例 | 第12-16页 |
2.1 维持地形地貌延续生态 | 第12-13页 |
2.1.1 善用地形高差 | 第12-13页 |
2.1.2 保持地貌特征 | 第13页 |
2.2 丰富场地生物演绎生态 | 第13-15页 |
2.2.1 因地制宜选取本土植物 | 第13-14页 |
2.2.2 模仿自然重视生物多样性 | 第14-15页 |
2.3 重视水文水体利于打造生态 | 第15-16页 |
2.3.1 保留并改造原生水体 | 第15页 |
2.3.2 以立体生物圈净化水源 | 第15-16页 |
3 温泉景观规划下的设施体系构建——以陕西岚皋温泉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第16-21页 |
3.1 温泉泡池体系构建 | 第16-18页 |
3.1.1 大型公共性与小型私密泡池 | 第16-17页 |
3.1.2 基础洗浴健身与药理养生泡池 | 第17-18页 |
3.2 给排水设施构建 | 第18页 |
3.2.1 给水设施 | 第18页 |
3.2.2 排水设施 | 第18页 |
3.3 污水处理体系 | 第18-19页 |
3.3.1 设备排污体系 | 第18-19页 |
3.3.2 生物净化体系 | 第19页 |
3.4 生活及服务设施体系 | 第19-21页 |
3.4.1 储水与热力加工体系 | 第19-20页 |
3.4.2 休闲娱乐设施 | 第20页 |
3.4.3 道路照明及服务设施体系 | 第20-21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21-23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21页 |
4.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21-23页 |
致谢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5页 |
附录 | 第25-37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25页 |
B. 作者毕业设计作品目录 | 第25-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