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背景 | 第11-12页 |
1.1.2. 上层规划系统及湿地保护趋势 | 第12-13页 |
1.2.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3-17页 |
1.2.1. 珠江三角洲 | 第13页 |
1.2.2. 关于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 第13-14页 |
1.2.3. 湿地公园定义 | 第14-15页 |
1.2.4. 湿地公园的分类 | 第15-16页 |
1.2.5. 人工湿地系统 | 第16-17页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湿地公园设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 第21-38页 |
2.1. 湿地公园相关设计理论与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2.1.1. 湿地研究与保护发展简述 | 第21-23页 |
2.1.2. 湿地公园设计研究简述 | 第23-26页 |
2.2. 国内外湿地公园发展历程简述 | 第26-32页 |
2.2.1. 国外湿地公园营建模式研究 | 第26-30页 |
2.2.2. 国内湿地公园建设发展历程 | 第30-32页 |
2.3. 典型案例分析 | 第32-36页 |
2.3.1. 国内外著名湿地公园横向对比 | 第32-33页 |
2.3.2. 典型案例分析——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自然公园 | 第33-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珠江三角洲湿地公园总体分布与案例对比 | 第38-78页 |
3.1. 珠江三角洲概况介绍 | 第38-40页 |
3.1.1. 珠江三角洲的水文与地域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3.1.2. 珠江三角洲气候特征与候鸟迁徙 | 第39-40页 |
3.2. 珠江三角洲湿地公园总体分布规律 | 第40-46页 |
3.2.1. 珠江三角洲各个湿地公园分布位置与区位分析 | 第40-41页 |
3.2.2. 珠江三角洲湿地公园数据统计归纳与横向对比 | 第41-44页 |
3.2.3. 珠三角区域湿地公园案例选择 | 第44-46页 |
3.3. 深圳湾湿地圈的启示 | 第46-58页 |
3.3.1. 深圳湾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变迁 | 第46-47页 |
3.3.2. 案例区位 | 第47-48页 |
3.3.3. 几种分区模式研究 | 第48-49页 |
3.3.4. 设计方法 | 第49-55页 |
3.3.5. 地域特色 | 第55-57页 |
3.3.6. 运营与管理 | 第57-58页 |
3.4. 围垦与再生——广州南沙湿地公园 | 第58-68页 |
3.4.1. 气候分析 | 第58页 |
3.4.2. 场地自然地理分析 | 第58-61页 |
3.4.3. 公园建设机遇 | 第61页 |
3.4.4. 设计方法 | 第61-67页 |
3.4.5. 岭南传统生产性景观与湿地的融合 | 第67页 |
3.4.6. 问卷调查 | 第67-68页 |
3.4.7. 小结与建议 | 第68页 |
3.5. 地域性思考——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与西溪湿地公园 | 第68-76页 |
3.5.1. 场地历史 | 第68-69页 |
3.5.2. 各项因子横向对比 | 第69-71页 |
3.5.3. 设计方法对比 | 第71-76页 |
3.5.4. 地域文化的体现 | 第7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珠江三角洲湿地公园设计策略 | 第78-98页 |
4.1. 选址与区位 | 第78-80页 |
4.1.1. 选址原则 | 第78页 |
4.1.2. 区位与交通 | 第78-79页 |
4.1.3. 结合基地自然条件的设计理念 | 第79-80页 |
4.2.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与分区设计要点 | 第80-85页 |
4.2.1. 总体营建原则 | 第80页 |
4.2.2. 总体规划 | 第80-82页 |
4.2.3. 访客活动区 | 第82-84页 |
4.2.4. 湿地保护区及缓冲带 | 第84-85页 |
4.3. 珠江三角洲湿地公园地域特色营建 | 第85-97页 |
4.3.1. 湿地与珠江三角洲人工湿地系统-果基鱼塘系统 | 第85-86页 |
4.3.2. 珠江三角洲湿地水文特色营建 | 第86-90页 |
4.3.3. 结合地形土壤的设计方法 | 第90-91页 |
4.3.4. 湿地恢复与湿生植物区种植设计 | 第91-95页 |
4.3.5. 候鸟迁徙 | 第95-96页 |
4.3.6. 人文与建筑风格特色 | 第96页 |
4.3.7. 本地材料运用 | 第96-9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设计策略运用——江门新会小鸟天堂景区案例实践 | 第98-113页 |
5.1. 基地现状与发展 | 第98-100页 |
5.1.1. 区位特征 | 第98页 |
5.1.2. 项目背景 | 第98-99页 |
5.1.3. 上层土地利用 | 第99页 |
5.1.4. 项目发展与介绍 | 第99-100页 |
5.2. 项目设计内容 | 第100-105页 |
5.2.1. 规划设计理念 | 第100-101页 |
5.2.2. 水网变化 | 第101页 |
5.2.3. 半径保护与线性隔离 | 第101页 |
5.2.4. 总平面布局与功能分区 | 第101-103页 |
5.2.5. 游线组织 | 第103页 |
5.2.6. 净水系统 | 第103-105页 |
5.3. 基于地域性的湿地公园设计方法实践 | 第105-111页 |
5.3.1. 果基鱼塘与农田湿地改造 | 第105页 |
5.3.2. 水位处理 | 第105-106页 |
5.3.3. 种植设计 | 第106-110页 |
5.3.4. 设计后景观重构 | 第110-111页 |
5.4. 设计后优缺点分析 | 第111-112页 |
5.4.1. 可取之处 | 第111页 |
5.4.2. 不足之处 | 第111-11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结语 | 第113-115页 |
结论 | 第113-114页 |
未来展望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附录 | 第120-138页 |
附录1 广东南沙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 第120-125页 |
附录2 香港湿地公园调研苗木表 | 第125-130页 |
附录3 华侨城湿地公园调研苗木表 | 第130-132页 |
附录4 南沙湿地公园调研苗木表 | 第132-135页 |
附录5 海珠湿地公园调研苗木表 | 第135-138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附件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