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1-22页
    (一)选题背景第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14页
        1、理论意义第11页
        2、现实意义第11-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4-18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四)研究不足第20页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20-22页
        1、研究方法第20-21页
        2、创新之处第21-22页
二、大学生尊严观教育概述第22-30页
    (一)尊严的内涵及特征第22-24页
        1、尊严的内涵第22页
        2、尊严的特征第22-24页
    (二)人的尊严的理论渊源第24-27页
        1、中国传统尊严观第24-26页
        2、国外尊严观第26-27页
    (三)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的内涵第27-28页
        1、传统尊严观教育内容第28页
        2、现代尊严观教育内容第28页
    (四)本章小结第28-30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的关系第30-36页
    (一)同一性关系第30-32页
        1、终极目标的一致第30页
        2、教育理论的相通第30-31页
        3、教育方法的融通第31-32页
    (二)差异性关系第32-33页
        1、具体目标的差异第32页
        2、教育内容的差异第32页
        3、价值取向的差异第32-33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的契合第33-35页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包涵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第33页
        2、大学生尊严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第33-34页
        3、大学生尊严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在诉求第34-35页
    (四)本章小结第35-36页
四、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的问题省思第36-44页
    (一)大学生尊严观的特征第36-37页
        1、社会性第36页
        2、差异性第36-37页
        3、可塑性第37页
    (二)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缺失的表现第37-39页
        1、财富与权势至上的尊严观第37-38页
        2、个人主义至上的尊严观第38页
        3、自由至上的尊严观第38-39页
    (三)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缺失的原因第39-41页
        1、社会因素的影响第39页
        2、学校教育理念的偏离第39-40页
        3、家庭教育的失当第40页
        4、个人的精神缺失第40-41页
    (四)大学生尊严观教育实现面临的挑战第41-43页
        1、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的正负影响第41-42页
        2、科技进步对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的双重效应第42-43页
    (五)本章小结第43-44页
五、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尊严观教育实现路径第44-58页
    (一)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的基本原则第44-45页
        1、针对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第44页
        2、认知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第44-45页
        3、及时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第45页
    (二)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的内容第45-52页
        1、尊严观的认知教育第45-48页
        2、尊严观的情感教育第48-50页
        3、尊严观的实践教育第50-52页
    (三)大学生尊严观教育的路径第52-57页
        1、以理论知识为切入点,为大学生尊严观教育提供知识支撑第52-53页
        2、以校内外活动为突破点,为大学生尊严观教育拓宽实践渠道第53-54页
        3、以创设和优化环境为着力点,为大学生尊严观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第54-56页
        4、以加强自我教育为落脚点,最终促成大学生尊严观教育实现第56-57页
    (四)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件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皇岛职技学院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高校扩招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来自中国城镇居民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