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氧杂蒽结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43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荧光产生的基本原理第14-15页
    1.3 荧光探针简介第15-18页
        1.3.1 荧光探针的结构第15-17页
        1.3.2 荧光探针的类型第17-18页
    1.4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第18-22页
        1.4.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第18-19页
        1.4.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第19-20页
        1.4.3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第20页
        1.4.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第20-21页
        1.4.5 其它识别机理第21-22页
    1.5 荧光探针的应用研究第22-31页
        1.5.1 Cr~(3+)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5.2 Al~(3+)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1.5.3 F~-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6-28页
        1.5.4 Cu~(2+)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8-29页
        1.5.5 pH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9-31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第31-33页
    1.7 参考文献第33-43页
第2章 基于氧杂蒽结构Cr~(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第43-64页
    2.1 引言第43-44页
    2.2 实验部分第44-49页
        2.2.1 试剂与材料第44页
        2.2.2 仪器装置第44页
        2.2.3 探针RhC的合成第44-48页
            2.2.3.1 化合物1的合成第45-46页
            2.2.3.2 化合物2的合成第46-47页
            2.2.3.3 化合物RhC的合成第47-48页
        2.2.4 光谱实验第48-49页
        2.2.5 HeLa细胞的培养第4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9-58页
        2.3.1 荧光光谱与吸收光谱第49-51页
        2.3.2 RhC与Cr~(3+)的亲和作用第51-53页
        2.3.3 反应时间与pH值的影响第53-54页
        2.3.4 Cr~(3+)的测定第54-58页
        2.3.5 活体细胞荧光成像第58页
    2.4 小结第58-59页
    2.5 参考文献第59-64页
第3章 基于氧杂蒽结构Al~(3+)和F-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第64-91页
    3.1 引言第64-65页
    3.2 实验部分第65-69页
        3.2.1 试剂和材料第65页
        3.2.2 仪器装置第65-66页
        3.2.3 Flu-Py探针的合成第66-68页
            3.2.3.1 化合物1的合成第66-67页
            3.2.3.2 Flu-Py的合成第67-68页
        3.2.4 光谱实验第68-69页
        3.2.5 HeLa细胞的培养第6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9-83页
        3.3.1 Flu-Py设计合成第69页
        3.3.2 Flu-Py与Al~(3+)作用的光谱研究第69-71页
        3.3.3 Flu-Py与Al~(3+)的亲和作用第71-72页
        3.3.4 Flu-Py与Al~(3+)的结合机理第72-76页
        3.3.5 Flu-Py-Al~(3+)与F-作用的光谱研究第76页
        3.3.6 Al~(3+)和F-的检出限第76-81页
        3.3.7 探针的可逆性和传感逻辑门第81-82页
        3.3.8 细胞毒性和荧光成像第82-83页
    3.4 小结第83页
    3.5 参考文献第83-91页
第4章 基于氧杂蒽结构Cu~(2+)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第91-109页
    4.1 引言第91-92页
    4.2 实验部分第92-95页
        4.2.1 试剂与材料第92页
        4.2.2 仪器装置第92页
        4.2.3 探针RBA的合成第92-95页
            4.2.3.1 化合物1的合成第93页
            4.2.3.2 化合物2的合成第93-94页
            4.2.3.3 RBA的合成第94-95页
        4.2.4 光谱实验第95页
        4.2.5 HeLa细胞的培养第9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5-103页
        4.3.1 荧光光谱与吸收光谱第95-97页
        4.3.2 RBA与Cu~(2+)的亲和作用第97-99页
        4.3.3 反应时间与pH值的影响第99-100页
        4.3.4 RBA与Cu~(2+)结合的可逆性第100-101页
        4.3.5 Cu~(2+)的测定第101-102页
        4.3.6 活体细胞荧光成像第102-103页
    4.4 小结第103页
    4.5 参考文献第103-109页
第5章 基于氧杂蒽结构pH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第109-126页
    5.1 引言第109-110页
    5.2 实验部分第110-114页
        5.2.1 试剂和材料第110页
        5.2.2 仪器装置第110页
        5.2.3 探针Flu-Rh的合成第110-113页
            5.2.3.1 化合物1的合成第111页
            5.2.3.2 化合物2的合成第111-112页
            5.2.3.3 化合物Flu-Rh的合成第112-113页
        5.2.4 光谱实验第113页
        5.2.5 干扰实验第113-114页
        5.2.6 样品pH值的测定第11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4-121页
        5.3.1 pH值的测定原理第114页
        5.3.2 pH值对Flu-RhUV-vis吸收光谱的影响第114-115页
        5.3.3 pH值对Flu-Rh荧光光谱的影响第115-116页
        5.3.4 酸度常数及Flu-Rh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第116-117页
        5.3.5 理论计算研究第117-119页
        5.3.6 Flu-Rh探针的选择性第119-120页
        5.3.7 响应时间和探针的可逆性第120-121页
        5.3.8 pH荧光探针的应用第121页
    5.4 结论第121-122页
    5.5 参考文献第122-126页
附录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离散π-π作用蒽二聚体的高效率激基缔合物构筑与发光性质研究
下一篇:B-N-H富氢材料中双氢键的高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