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0-17页 |
(一)梯田文化遗产研究 | 第10-13页 |
(二)广西龙脊梯田文化遗产研究 | 第13-14页 |
(三)旅游与社区关系研究 | 第14-17页 |
三、研究难点、创新点 | 第17页 |
(一)研究难点 | 第17页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二)田野调查法 | 第17页 |
(三)比较分析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广西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 | 第19-31页 |
一、广西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 | 第19-25页 |
(一)广西龙脊梯田的地理分布 | 第19-20页 |
(二)广西龙脊梯田的旅游开发历程 | 第20-22页 |
(三)广西龙脊梯田系统的特征 | 第22-25页 |
二、广西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价值 | 第25-31页 |
(一)景观体验价值 | 第25-28页 |
(二)历史记忆价值 | 第28页 |
(三)科学艺术价值 | 第28-29页 |
(四)社会经济价值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广西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回顾与现状 | 第31-39页 |
一、广西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回顾 | 第31-34页 |
(一)开展广西龙脊梯田基础资料调查与研究 | 第31页 |
(二)建立龙脊古壮寨生态博物馆 | 第31-33页 |
(三)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第33页 |
(四)发动多渠道立体化的宣传 | 第33-34页 |
二、广西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 第34-39页 |
(一)制定《龙脊梯田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加强管理和项目建设 | 第34页 |
(二)深入挖掘广西龙脊梯田传统农业生产技术 | 第34-35页 |
(三)整理和保护龙脊梯田农业系统农作物种子资源 | 第35页 |
(四)游客对广西龙脊梯田旅游体验的印象 | 第35-39页 |
第四章 广西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主体与动因 | 第39-55页 |
一、广西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主体 | 第39-45页 |
(一)政府部门 | 第39-42页 |
(二)当地居民 | 第42-44页 |
(三)旅游公司 | 第44-45页 |
二、广西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动因 | 第45-55页 |
(一)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 | 第45-46页 |
(二)多元化资金的保障 | 第46-47页 |
(三)人才的挖掘与保护 | 第47-52页 |
(四)当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 第52-55页 |
第五章 广西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社区营造 | 第55-64页 |
一、“人”的营造 | 第55-56页 |
二、“文”的营造 | 第56-60页 |
三、“地”的营造 | 第60页 |
四、“景”的营造 | 第60-61页 |
五、“产”的营造 | 第61-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读研期间发表相关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