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1 引言 | 第13-27页 |
1.1 大肠杆菌与肠道致病性的关系 | 第13-15页 |
1.1.1 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 第13页 |
1.1.2 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和血清型 | 第13页 |
1.1.3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 | 第13-14页 |
1.1.4 大肠杆菌与疾病 | 第14-15页 |
1.2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 第15-17页 |
1.2.1 小肠的结构 | 第15-16页 |
1.2.2 小肠的功能 | 第16-17页 |
1.2.3 小肠黏膜的更新 | 第17页 |
1.3 致病性大肠杆菌与肠组织杯状细胞的相互关系 | 第17-21页 |
1.3.1 肠组织杯状细胞的概述 | 第17页 |
1.3.2 肠组织杯状细胞的形态及分布 | 第17-18页 |
1.3.3 肠组织杯状细胞的发育与来源 | 第18-19页 |
1.3.4 肠组织杯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第19-20页 |
1.3.5 肠组织杯状细胞与肠道疾病 | 第20-21页 |
1.4 肠三叶因子 | 第21-24页 |
1.4.1 ITF的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4.2 ITF的结构 | 第21-22页 |
1.4.3 ITF的生物学特性 | 第22-23页 |
1.4.4 ITF与疾病 | 第23页 |
1.4.5 ITF在临床上的研究 | 第23-24页 |
1.5 转化生长因子-β | 第24-26页 |
1.5.1 转化生长因子-β的研究进展 | 第24页 |
1.5.2 TGF-β亚型 | 第24页 |
1.5.3 TGF-β在肠道上皮的分布 | 第24-25页 |
1.5.4 TGF-β1在肠道损伤中的作用 | 第25-26页 |
1.5.5 TGF-β与疾病 | 第26页 |
1.6 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2 实验研究 | 第27-34页 |
2.1 材料 | 第27-28页 |
2.1.1 实验菌株及实验动物 | 第27页 |
2.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 第27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2.2 方法 | 第28-33页 |
2.2.1 E.coli感染小鼠实验 | 第28页 |
2.2.2 小鼠肠道的病理组织观察 | 第28-29页 |
2.2.3 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绒毛上皮细胞中Brdu阳性信号的迁移距离 | 第29-30页 |
2.2.4 PAS染色法统计杯状细胞数 | 第30页 |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coli对肠道组织中ITF和TGFβ1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第30-33页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3-34页 |
3 结果 | 第34-68页 |
3.1 致病性大肠杆菌K99复苏与平板计数 | 第34页 |
3.2 小鼠临床症状观察 | 第34-35页 |
3.3 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35-68页 |
3.3.1 HE染色结果 | 第35-45页 |
3.3.2 免疫组化结果 | 第45-55页 |
3.3.3 PAS染色结果 | 第55-63页 |
3.3.4 ITF、TGFβ1mRNA的表达检测 | 第63-68页 |
4 讨论 | 第68-74页 |
4.1 小鼠肠道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68页 |
4.2 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K99对小鼠肠道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 第68-69页 |
4.3 E.coli感染小鼠后对肠组织中Brdu阳性细胞迁移距离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 E.coli感染小鼠后对肠组织杯状细胞数的影响 | 第70-71页 |
4.5 E.coli感染小鼠后对肠组织ITFmRNA表达的影响 | 第71-72页 |
4.6 E.coli感染小鼠后对肠组织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 | 第72-74页 |
5 全文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