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基于耦合模型的襄阳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2 国外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7-19页
        1.3.1 研究目标第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9页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19-25页
    2.1 数据来源第19页
    2.2 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第19-25页
        2.2.1 基础理论第19-20页
        2.2.2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第20-24页
        2.2.3 耦合模型构建第24-25页
3 研究区概况第25-27页
    3.1 地理位置第25页
    3.2 自然条件第25-26页
    3.3 土地资源第26页
    3.4 社会经济条件第26-27页
4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分析第27-44页
    4.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第27-35页
        4.1.1 土地利用过程第27-29页
        4.1.2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集构建第29-31页
        4.1.3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析第31-35页
    4.2 生态环境评价分析第35-44页
        4.2.1 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第35-36页
        4.2.2 生态环境评价数据集构建第36-39页
        4.2.3 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分析第39-44页
5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第44-53页
    5.1 耦合协调程度评价第44-47页
    5.2 综合分析第47-53页
6 结论与建议第53-57页
    6.1 结论第53-54页
    6.2 建议第54-56页
    6.3 不足之处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5页
    附录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第60-62页
    附录2: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第62-64页
    附录3: Matlab程序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地整治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国家视角下老解放区代耕的运作机制及政治效用分析--以河北省乐亭县毛庄乡口述调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