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土地整治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问题提出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3 研究述评第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16-17页
第2章 理论框架:土地整治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第17-27页
    2.1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面积第17-20页
        2.1.1 粮食安全情况第17-18页
        2.1.2 耕地状况第18-20页
    2.2 土地整治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关系第20-21页
        2.2.1 确保粮食安全第20-21页
        2.2.2 土地权属调整第21页
    2.3 土地整治对粮食安全的作用分析第21-27页
        2.3.1 土地整治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框架第21-23页
        2.3.2 机制核心:土地整治发挥作用过程第23-24页
        2.3.3 作用机制的效果发挥第24-27页
第3章 政府主导土地整治保障粮食安全第27-35页
    3.1 政府主导土地整治的作用路径第27-30页
        3.1.1 ―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第27-28页
        3.1.2 对粮食安全的核心保障作用第28页
        3.1.3 保护耕地红线的基本方法第28-29页
        3.1.4 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抓手第29-30页
    3.2 政府主导土地整治的效果分析第30-34页
        3.2.1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过程中政府的主体责任第30-31页
        3.2.2 建成高标准农田是增强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第31-32页
        3.2.3 政府主导土地整治的案例分析第32-34页
    3.3 明确责任分配,有序实施整治第34-35页
        3.3.1 实施单位责任分配第34页
        3.3.2 整治实施有序开展第34-35页
第4章 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整治保障粮食安全第35-44页
    4.1 种粮大户土地整治的作用路径第35-38页
        4.1.1 吸引种粮大户“自下而上”的动力平台第35-36页
        4.1.2 对提高粮食产量起关键作用第36-37页
        4.1.3 带动土地流转,有效稳定产粮第37-38页
        4.1.4 为机械化、人工智能技术打下基础第38页
    4.2 效果分析:促进可持续发展第38-42页
        4.2.1 种粮大户对粮食增产的示范效用第38-40页
        4.2.2 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整治案例分析第40-42页
    4.3 提升土地有效流转,稳定粮食产量增收第42-44页
        4.3.1 尊重农民流转意愿,稳定高效产出粮食第42-43页
        4.3.2 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建立有效流转机制第43-44页
第5章 农民自治的土地整治保障粮食安全第44-51页
    5.1 农民自治土地整治的作用路径第44-46页
        5.1.1 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平台第44-45页
        5.1.2 “共生共赢”理念、“集中合并”整治方式第45-46页
    5.2 农民自治土地整治案例分析第46-49页
        5.2.1 改变耕地现状,实现土地平整第47-48页
        5.2.2 提高耕地质量,实现丰产增收第48页
        5.2.3 扩大自治规模,完善自主创新第48-49页
    5.3 加强宣传引导,有序开展整治第49-51页
        5.3.1 加强对农民自治土地整治过程中的指导第49页
        5.3.2 提高农民自治意识,有序开展土地整治第49-51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51-53页
    6.1 结论第51-52页
    6.2 讨论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系统协同效应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耦合模型的襄阳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