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二氧化铈基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纳米二氧化铈(CeO_2)的概述第10-15页
        1.1.1 纳米二氧化铈(CeO_2)的制备第10-14页
        1.1.2 纳米二氧化铈(CeO_2)的应用第14-15页
    1.2 CeO_2基纳米复合粒子的研究意义与制备方法第15-19页
        1.2.1 聚合物/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第16-17页
        1.2.2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第17-18页
        1.2.3 贵金属/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第18-19页
        1.2.4 其他材料/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第19页
    1.3 CeO_2基纳米复合粒子的应用第19-21页
        1.3.1 在处理汽车尾气方面的应用第19-20页
        1.3.2 在固体燃料电池方面的应用第20页
        1.3.3 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第20页
        1.3.4 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第20-21页
    1.4 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1 立题依据第21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PS/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第22-33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部分第22-24页
        2.2.1 实验试剂第22-23页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3页
        2.2.3 实验过程第23-24页
    2.3 分析表征第24-25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4页
        2.3.2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第24页
        2.3.3 X射线衍射仪(XRD)第24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第24-25页
        2.3.5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第25页
        2.3.6 热重分析仪(TGA)第2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5-31页
        2.4.1 PS/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过程及分析第25页
        2.4.2 PS/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表征第25-27页
        2.4.3 PS/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控制第27-30页
        2.4.4 PS/CeO_2纳米复合粒子催化甲基橙(MO)降解的性能研究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PS/RGO@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第33-47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实验部分第34-36页
        3.2.1 实验试剂第34页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34-35页
        3.2.3 实验过程第35-36页
    3.3 分析表征第36-37页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6页
        3.3.2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第36页
        3.3.3 X射线衍射(XRD)第36页
        3.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第36-37页
        3.3.5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第37页
        3.3.6 热重分析仪(TGA)第37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7-46页
        3.4.1 PS/RGO@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过程及分析第37-38页
        3.4.2 PS/RGO@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表征第38-41页
        3.4.3 PS/RGO@Ce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可控制备第41-45页
        3.4.4 PS/RGO@CeO_2纳米复合粒子催化MB的研究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Pd@CeO_2中空复合微球的可控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第47-59页
    4.1 前言第47页
    4.2 实验部分第47-50页
        4.2.1 实验试剂第47-48页
        4.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48-49页
        4.2.3 实验过程第49-50页
    4.3 分析表征第50-51页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50页
        4.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50页
        4.3.3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第50页
        4.3.4 X射线衍射仪(XRD)第50页
        4.3.5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第50页
        4.3.6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第50页
        4.3.7 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第50-51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1-58页
        4.4.1 Pd@CeO_2中空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第51-54页
        4.4.2 Pd@CeO_2中空复合微球的可控制备第54-56页
        4.4.3 Pd@CeO_2中空复合微球催化MB降解反应的性能研究第56-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主要结论第59-60页
    5.2 展望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纤维素纤丝的改性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各向异性多孔结构双尺度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