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12-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2.1 创造性思维 | 第14-15页 |
2.1.1 创造性想象 | 第14-15页 |
2.1.2 顿悟问题解决 | 第15页 |
2.1.3 发散思维 | 第15页 |
2.2 教师权威 | 第15-19页 |
2.2.1 教师权威的内涵 | 第15-16页 |
2.2.2 教师权威的结构 | 第16-18页 |
2.2.3 教师权威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3 自主性与认知动机 | 第19-20页 |
2.3.1 自主性内涵与测量 | 第19页 |
2.3.2 认知动机的内涵与测量 | 第19-20页 |
2.4 挑战教师权威与创造性思维 | 第20-22页 |
2.4.1 挑战教师权威与创造性思维 | 第20页 |
2.4.2 挑战教师权威、自主性与创造性思维 | 第20-21页 |
2.4.3 挑战教师权威、自主性、认知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 第21-22页 |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 | 第22-25页 |
3.1 已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第22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3.2.1 挑战不同类型的教师权威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差异假设 | 第22-23页 |
3.2.2 挑战教师专业性权威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机制假设 | 第23页 |
3.3 研究方案 | 第23-25页 |
4 实验一 挑战教师不同类型的权威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 第25-35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4.2.1 被试 | 第25页 |
4.2.2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4.2.3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4.2.4 研究假设 | 第27页 |
4.2.5 实验流程 | 第27-28页 |
4.2.6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29-32页 |
4.3.1 因变量一:远距离联想 | 第29-30页 |
4.3.2 因变量二:成语谜题 | 第30-31页 |
4.3.3 因变量三:发散思维 | 第31-32页 |
4.4 讨论 | 第32-35页 |
4.4.1 挑战教师权威与远距离联想 | 第33页 |
4.4.2 挑战教师权威与成语谜题 | 第33-34页 |
4.4.3 挑战教师权威与发散思维 | 第34-35页 |
5 实验二:自主性、认知动机在挑战教师专业性权威促进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35-41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5.2.1 被试 | 第35页 |
5.2.2 实验设计 | 第35页 |
5.2.3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5.2.4 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5.2.5 实验流程 | 第37页 |
5.2.6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5.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7-38页 |
5.3.2 相关分析结果 | 第38页 |
5.3.3 中介效应分析 | 第38-39页 |
5.4 讨论 | 第39-41页 |
6 总讨论 | 第41-46页 |
6.1 挑战不同类型的教师权威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差异 | 第41-42页 |
6.2 挑战教师权威对三类不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差异 | 第42-43页 |
6.3 挑战教师专业权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机制:自主性的中介作用 | 第43-44页 |
6.4 总结 | 第44-46页 |
6.4.1 研究特点与创新之处 | 第44页 |
6.4.2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6.4.3 未来研究方向与假设 | 第45-46页 |
7 总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