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前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2.1 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 | 第12-16页 |
2.1.1 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1.2 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测量 | 第13-14页 |
2.1.3 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2.2 负性情绪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关系 | 第16-19页 |
2.2.1 负性情绪的概念与测量 | 第16-17页 |
2.2.2 负性情绪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关系的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2.2.3 负性情绪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8-19页 |
2.3 错失恐惧 | 第19-21页 |
2.3.1 错失恐惧的概念和测量 | 第19-20页 |
2.3.2 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 | 第20-21页 |
2.4 性别差异 | 第21-23页 |
2.5 文献的总结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3-25页 |
2.5.1 文献总结 | 第23-24页 |
2.5.2 本研究构想和假设的提出 | 第24-25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5-28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3.1.1 被试与施测程序 | 第25页 |
3.1.2 测量工具 | 第25-26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26-28页 |
3.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26页 |
3.2.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6-28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8-33页 |
4.1 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 第28页 |
4.2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 第28-33页 |
5 讨论 | 第33-38页 |
5.1 负性情绪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关系 | 第33页 |
5.2 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 | 第33-34页 |
5.3 性别的调节作用 | 第34-36页 |
5.4 研究价值 | 第36-38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38-40页 |
6.1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8页 |
6.2 研究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