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基于形位变化的汽车碰撞事故再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7页
第2章 汽车正面碰撞理论及变形测度方法第17-33页
    2.1 汽车正面碰撞理论第17-21页
        2.1.1 汽车碰撞基本理论第17-18页
        2.1.2 汽车正面碰撞基本规律第18-19页
        2.1.3 汽车碰撞变形能量分析第19-21页
    2.2 汽车碰撞相关参数分析第21-27页
        2.2.1 动量/能量数学模型第21-24页
        2.2.2 变形/能量数学模型第24-27页
    2.3 车身变形量测度方法第27-32页
        2.3.1 一般标准法第28-29页
        2.3.2 CDC准则第29页
        2.3.3 CRASH准则第29-30页
        2.3.4 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第30页
        2.3.5 激光扫描仪技术第30页
        2.3.6 三维空间坐标点方法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汽车正面碰撞刚性壁有限元建模第33-43页
    3.1 汽车有限元模型第34-40页
        3.1.1 汽车几何模型第34-37页
        3.1.2 汽车碰撞有限元网格第37-39页
        3.1.3 连接方式第39页
        3.1.4 模型材料及属性第39-40页
    3.2 刚性壁建模第40-41页
    3.3 接触界面处理第41页
    3.4 载荷和约束及求解参数设置第41-42页
        3.4.1 载荷和约束第41-42页
        3.4.2 求解参数第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汽车碰撞的形位变化及结果分析第43-57页
    4.1 整车正面碰撞刚性壁仿真第43-48页
        4.1.1 整车变形第43-45页
        4.1.2 整车碰撞车速第45-46页
        4.1.3 汽车碰撞能量第46-47页
        4.1.4 加速度第47-48页
    4.2 汽车刚度系数第48-51页
    4.3 汽车碰撞形位变化的模型第51-56页
        4.3.1 汽车正面100%碰撞模型第51-54页
        4.3.2 汽车“斩头”碰撞模型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汽车碰撞事故再现第57-63页
    5.1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第57-59页
        5.1.1 事故案例概述第57-58页
        5.1.2 汽车碰撞变形量测量及车速计算第58-59页
        5.1.3 与PC-CRASH仿真再现结果对比第59页
    5.2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二第59-61页
        5.2.1 事故案例概述第59-60页
        5.2.2 汽车碰撞变形量测量及车速计算第60-61页
        5.2.3 与PC-CRASH仿真再现结果对比第61页
    5.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总结第63-64页
    6.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72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驾驶员驾驶习性的汽车纵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状态估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