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位变化的汽车碰撞事故再现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汽车正面碰撞理论及变形测度方法 | 第17-33页 |
2.1 汽车正面碰撞理论 | 第17-21页 |
2.1.1 汽车碰撞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2.1.2 汽车正面碰撞基本规律 | 第18-19页 |
2.1.3 汽车碰撞变形能量分析 | 第19-21页 |
2.2 汽车碰撞相关参数分析 | 第21-27页 |
2.2.1 动量/能量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2.2.2 变形/能量数学模型 | 第24-27页 |
2.3 车身变形量测度方法 | 第27-32页 |
2.3.1 一般标准法 | 第28-29页 |
2.3.2 CDC准则 | 第29页 |
2.3.3 CRASH准则 | 第29-30页 |
2.3.4 数字摄影测量方法 | 第30页 |
2.3.5 激光扫描仪技术 | 第30页 |
2.3.6 三维空间坐标点方法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汽车正面碰撞刚性壁有限元建模 | 第33-43页 |
3.1 汽车有限元模型 | 第34-40页 |
3.1.1 汽车几何模型 | 第34-37页 |
3.1.2 汽车碰撞有限元网格 | 第37-39页 |
3.1.3 连接方式 | 第39页 |
3.1.4 模型材料及属性 | 第39-40页 |
3.2 刚性壁建模 | 第40-41页 |
3.3 接触界面处理 | 第41页 |
3.4 载荷和约束及求解参数设置 | 第41-42页 |
3.4.1 载荷和约束 | 第41-42页 |
3.4.2 求解参数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汽车碰撞的形位变化及结果分析 | 第43-57页 |
4.1 整车正面碰撞刚性壁仿真 | 第43-48页 |
4.1.1 整车变形 | 第43-45页 |
4.1.2 整车碰撞车速 | 第45-46页 |
4.1.3 汽车碰撞能量 | 第46-47页 |
4.1.4 加速度 | 第47-48页 |
4.2 汽车刚度系数 | 第48-51页 |
4.3 汽车碰撞形位变化的模型 | 第51-56页 |
4.3.1 汽车正面100%碰撞模型 | 第51-54页 |
4.3.2 汽车“斩头”碰撞模型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汽车碰撞事故再现 | 第57-63页 |
5.1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 | 第57-59页 |
5.1.1 事故案例概述 | 第57-58页 |
5.1.2 汽车碰撞变形量测量及车速计算 | 第58-59页 |
5.1.3 与PC-CRASH仿真再现结果对比 | 第59页 |
5.2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二 | 第59-61页 |
5.2.1 事故案例概述 | 第59-60页 |
5.2.2 汽车碰撞变形量测量及车速计算 | 第60-61页 |
5.2.3 与PC-CRASH仿真再现结果对比 | 第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