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历史人物论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一、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 理论意义第12页
        (二) 实践意义第12-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关于历史人物作用问题第13-14页
            2、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第14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历史人物”概念辨析第17-20页
    一、“历史人物”概念的内涵第17-18页
        (一) 与相关概念的区分和鉴别第17-18页
        (二) 历史人物的特征第18页
        (三) 历史人物的定义第18页
    二、“历史人物”概念的外延第18-20页
第三章 历史人物发挥作用条件和方式第20-31页
    一、历史人物发挥作用的历史前提第20-22页
        (一)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第20-21页
        (二) 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偶然性及其相互关系第21-22页
    二、社会历史条件第22-24页
        (一) 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第22-23页
        (二) 社会分工第23-24页
        (三) 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第24页
        (四) 社会需要第24页
    三、个人成长环境第24-26页
        (一) 文化教育环境第24-25页
        (二) 成长中的逆境与顺境第25页
        (三) 人生机遇第25-26页
    四、个人主观条件第26-27页
        (一) 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第26页
        (二) 知识与能力第26-27页
        (三) 个人需要和动机第27页
    五、历史人物发挥作用的现实基础第27-28页
        (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第27-28页
        (二) 历史人物与一定集团、政党、阶级的关系第28页
    六、历史人物发挥作用的方式第28-31页
        (一) 实践是历史人物发挥作用的源泉第28-29页
        (二)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结合是历史人物发挥作用的着力点第29页
        (三) 历史事件的发起者、组织者、指挥者第29-30页
        (四) 社会现象的典型脸谱第30-31页
第四章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与标准第31-39页
    一、评价历史人物应当遵循的原则第31-34页
        (一) 历史人物评价中的矛盾现象第31-33页
        (二)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第33-34页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第34-37页
        (一) 几种评价标准述评第34-35页
        (二) 历史作用标准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第35-37页
    三、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第37-39页
        (一) 夸大历史人物作用的倾向第37-38页
        (二) 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第38-39页
第五章 历史人物研究的当代价值第39-43页
    一、历史人物研究的当代价值第39-40页
        (一) 认识价值第39页
        (二) 政治价值第39页
        (三) 思想价值第39-40页
        (四) 教育价值第40页
    二、影响历史人物价值发挥的不利因素第40-41页
        (一) 错误思潮的同化效应第40-41页
        (二) 部分文学影视作品胡编乱造第41页
        (三) 网络时代去个性化行为的消极后果第41页
    三、更好地发挥历史人物当代价值的举措第41-43页
        (一) 深化对历史人物的学术研究第41-42页
        (二) 加强唯物史观教育第42页
        (三) 强化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监督管理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当代社会建设
下一篇:陈文蔚理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