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写表Abbreviations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20页 |
1.1 星虫动物门及革囊星虫属简介 | 第12-15页 |
1.1.1 星虫动物门 | 第12-14页 |
1.1.2 革囊星虫属 | 第14-15页 |
1.2 革囊星虫属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2 繁殖生物学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3 革囊星虫的人工繁殖状况研究 | 第17-18页 |
1.2.4 营养及开发价值的研究 | 第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北海革囊星虫资源 | 第20-2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1 研究区域简介 | 第20页 |
2.1.2 采样样点 | 第20-22页 |
2.1.3 采样方法 | 第22页 |
2.2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2-25页 |
2.2.1 革囊星虫的形态特征 | 第23-24页 |
2.2.2 北海革囊星虫资源的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COI基因以及16S rRNA对三种革囊星虫序列比较及进化分析 | 第25-3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3.1.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3-37页 |
3.2.1 序列碱基组成差异分析 | 第33页 |
3.2.2 序列差异分析以及遗传距离 | 第33-35页 |
3.2.3 进化分析 | 第35-37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COI基因对可口革囊星虫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8-5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4.1.3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4.2 分析与结果 | 第40-48页 |
4.2.1 可口革囊星虫的分子多态性分析 | 第40-43页 |
4.2.2 单倍型在可口革囊星虫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 第43-46页 |
4.2.3 可口革囊星虫的群体遗传结构 | 第46-47页 |
4.2.4 群体历史动态 | 第47-48页 |
4.3 讨论 | 第48-49页 |
4.3.1 可口革囊星虫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48-49页 |
4.3.2 群体遗传结构 | 第49页 |
4.4 总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以及展望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