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3页 | 
| 1.1 西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1.1.1 枯萎病病原菌专化型 | 第16页 | 
| 1.1.2 枯萎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 | 第16-17页 | 
| 1.1.3 寄主抗病生理机理研究 | 第17页 | 
| 1.1.4 寄主抗病生化机理研究 | 第17-18页 | 
| 1.1.5 寄主抗病分子机理研究 | 第18-19页 | 
| 1.2 植物多倍化及抗逆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 1.2.1 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上的意义 | 第19页 | 
| 1.2.2 染色体加倍引起生理结构的变化 | 第19页 | 
| 1.2.3 染色体加倍引起代谢物的变化 | 第19-20页 | 
| 1.2.4 染色体加倍引起表观遗传学的变化 | 第20-21页 | 
| 1.2.5 染色体加倍引起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 | 第21页 | 
| 1.2.6 染色体加倍以后多倍体植物抗逆能力增强 | 第21-22页 |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不同倍性西瓜抗病性鉴定 | 第23-27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 2.2.1 西瓜幼苗的培养 | 第23页 | 
| 2.2.2 枯萎病菌的培养 | 第23页 | 
| 2.2.3 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23-24页 | 
| 2.2.4 伤根法接种 | 第24页 | 
| 2.2.5 枯萎病发病统计 | 第24页 |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 2.3.1 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抗病性比较 | 第24-26页 | 
| 2.4 讨论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枯萎病菌在不同倍性西瓜中的侵染过程观察 | 第27-36页 | 
| 3.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 3.2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 3.2.1 制片 | 第27页 | 
| 3.2.2 侵染过程观察 | 第27页 | 
| 3.2.3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 3.3.1 枯萎病菌侵入寄主的方式 | 第27-29页 | 
| 3.3.2 枯萎病菌在二倍体西瓜根系中的侵染过程观察 | 第29-31页 | 
| 3.3.3 枯萎病菌在四倍体西瓜根系中的侵染过程观察 | 第31-33页 | 
| 3.3.4 枯萎病菌在二倍体与四倍体中的侵染过程比较 | 第33-34页 | 
| 3.4 讨论 | 第34-36页 | 
| 3.4.1 枯萎病菌侵入寄主的方式 | 第34页 | 
| 3.4.2 枯萎病菌在二倍体与四倍体中的侵染过程差异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不同倍性西瓜接种枯萎病菌后代谢物含量的差异 | 第36-41页 | 
| 4.1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 4.2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 4.2.1 西瓜幼苗接种枯萎病菌 | 第36页 | 
| 4.2.2 样品前处理 | 第36页 | 
| 4.2.3 与抗病相关代谢物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 4.3.1 不同倍性西瓜接种枯萎病菌后根系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 4.3.2 不同倍性西瓜接种枯萎病菌后根系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 4.3.3 不同倍性西瓜接种枯萎病菌后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含量的变化 | 第38页 | 
| 4.3.4 不同倍性西瓜接种枯萎病菌后根系总酚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 4.3.5 不同倍性西瓜接种枯萎病菌后根系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 4.4 讨论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不同倍性西瓜接种枯萎病菌后DNA甲基化的差异 | 第41-46页 | 
| 5.1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 5.2 试验方法 | 第41页 | 
| 5.2.1 西瓜幼苗接种枯萎病菌 | 第41页 | 
| 5.2.2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 | 第41页 |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 5.3.1 酶切及扩增产物 | 第41页 | 
| 5.3.2 不同倍性西瓜接种枯萎病菌后根系DNA甲基化水变化 | 第41-42页 | 
| 5.3.3 不同倍性西瓜接种枯萎病菌后根系DNA的甲基化模式变化 | 第42-44页 | 
| 5.4 讨论 | 第44-46页 | 
| 第六章 不同倍性西瓜抗枯萎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 | 第46-51页 | 
| 6.1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 6.1.1 植物材料 | 第46页 | 
| 6.1.2 试验试剂耗材 | 第46页 | 
| 6.1.3 引物合成 | 第46页 | 
| 6.2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 6.2.1 RNA提取 | 第46-47页 | 
| 6.2.2 cDNA的合成 | 第47页 | 
| 6.2.3 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反应 | 第47-48页 | 
| 6.2.4 数据分析 | 第48页 |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 6.3.1 不同倍性西瓜根系抗病基因表达差异 | 第48-49页 | 
| 6.4 讨论 | 第49-51页 |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第51-53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 7.1.1 不同倍性西瓜抗病性鉴定 | 第51页 | 
| 7.1.2 枯萎病菌在不同倍性西瓜中侵染过程的变化 | 第51页 | 
| 7.1.3 不同倍性西瓜种枯萎病菌后代谢物含量的变化 | 第51页 | 
| 7.1.4 不同倍性西瓜种枯萎病菌后DNA甲基化的变化 | 第51-52页 | 
| 7.1.5 不同倍性西瓜种枯萎病菌后抗病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 第52页 | 
| 7.2 创新点 | 第52页 | 
| 7.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