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锰氧化物对水中镍的吸附效能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5页 |
1.1.1 重金属水污染的危害 | 第9-10页 |
1.1.2 重金属水污染处理方法 | 第10-12页 |
1.1.3 吸附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 第12-15页 |
1.2 锰氧化物吸附效能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锰氧化物的种类 | 第15-16页 |
1.2.2 锰氧化物的吸附特性 | 第16-18页 |
1.2.3 锰氧化物的制备 | 第18-19页 |
1.3 本实验研究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1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1 锰氧化物的制备 | 第22页 |
2.2.2 锰氧化物的表征 | 第22页 |
2.2.3 锰氧化物的吸附效能 | 第22-23页 |
2.3 检测方法 | 第23-25页 |
2.3.1 镍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2.3.2 吸附量和吸附率 | 第24-25页 |
3 锰氧化物的制备、筛选及表征 | 第25-32页 |
3.1 锰氧化物的制备 | 第25-26页 |
3.1.1 α-MnO2 的制备方法 | 第25页 |
3.1.2 γ-MnO2 的制备方法 | 第25页 |
3.1.3 β-MnO2 的制备方法 | 第25页 |
3.1.4 δ-MnO2 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3.2 锰氧化物的筛选 | 第26页 |
3.3 锰氧化物的表征 | 第26-31页 |
3.3.1 表面形态 | 第26-27页 |
3.3.2 XRD物相分析 | 第27-28页 |
3.3.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8-29页 |
3.3.4 电荷零点(PZC)的测定 | 第29-31页 |
3.5 小结 | 第31-32页 |
4 锰氧化物去除水中镍的研究 | 第32-52页 |
4.1 吸附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2-39页 |
4.1.1 锰投加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4.1.2 pH的影响 | 第33-34页 |
4.1.3 盐浓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4.1.4 初始镍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4.1.5 吸附时间 | 第37-39页 |
4.2 吸附热力学 | 第39-44页 |
4.2.1 吸附等温线理论 | 第39-40页 |
4.2.2 吸附等温线实验 | 第40-44页 |
4.3 吸附动力学 | 第44-50页 |
4.3.1 吸附动力学理论 | 第44-46页 |
4.3.2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46-50页 |
4.4 小结 | 第50-52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建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收录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