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关系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演化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 第10-14页 |
| 1.2.1 合作主体关系 | 第11-12页 |
| 1.2.2 合作模式 | 第12-14页 |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 | 第14-16页 |
| 2.1 相互依赖理论 | 第14页 |
| 2.2 合作复杂性理论 | 第14-15页 |
| 2.3 合作网络理论 | 第15页 |
| 2.4 国际经济协调理论 | 第15-16页 |
| 第3章 主体关系与合作模式的关系 | 第16-21页 |
| 3.1 主体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 第16-17页 |
| 3.1.1 主体关系的定义 | 第16页 |
| 3.1.2 主体关系的特征 | 第16-17页 |
| 3.2 合作模式的定义和特征 | 第17-19页 |
| 3.2.1 合作模式的定义 | 第17-18页 |
| 3.2.2 合作模式的特征 | 第18-19页 |
| 3.3 主体关系与合作模式的关系 | 第19-21页 |
| 第4章 合作主体关系的演化形态 | 第21-28页 |
| 4.1 合作主体关系演化的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 4.2 合作主体关系演化模型构建 | 第24-25页 |
| 4.2.1 基本假设 | 第24-25页 |
| 4.2.2 合作主体关系不同阶段的演化模型 | 第25页 |
| 4.3 合作主体关系演化机制分析 | 第25-28页 |
| 4.3.1 主体间相互试探阶段 | 第25-26页 |
| 4.3.2 主体间相互影响阶段 | 第26页 |
| 4.3.3 主体间共生阶段 | 第26-28页 |
| 第5章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类型 | 第28-33页 |
| 5.1 合作模式的类型 | 第28页 |
| 5.2 主体关系对于合作模式的选择作用 | 第28-33页 |
| 5.2.1 竞争合作模式 | 第29-30页 |
| 5.2.2 协同合作模式 | 第30-31页 |
| 5.2.3 共生合作模式 | 第31-33页 |
| 第6章 东北亚经济合作中主体关系与合作模式分析 | 第33-39页 |
| 6.1 东北亚合作现状 | 第33-34页 |
| 6.2 东北亚合作主体关系分析 | 第34-36页 |
| 6.3 东北亚合作模式分析 | 第36-37页 |
| 6.4 推动东北亚合作模式进步的对策 | 第37-39页 |
| 6.4.1 以推动东北亚多要素经济合作为先导 | 第37页 |
| 6.4.2 以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关系为核心 | 第37-38页 |
| 6.4.3 以东北亚“内外力”作用为契入点 | 第38-39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附录 | 第44-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