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9-10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3.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4.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1 习近平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特征 | 第14-30页 |
1.1 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4-23页 |
1.1.1 学习继承马列经典理论 | 第14-16页 |
1.1.2 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 | 第16-22页 |
1.1.3 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22-23页 |
1.2 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实基础 | 第23-26页 |
1.2.1 世情基础 | 第24页 |
1.2.2 国情基础 | 第24-25页 |
1.2.3 党情基础 | 第25-26页 |
1.3 习近平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26-30页 |
1.3.1 时代性是习近平哲学思想的鲜明特征 | 第26-28页 |
1.3.2 科学性是习近平哲学思想的根本特性 | 第28-29页 |
1.3.3 人民性是习近平哲学思想的价值立场 | 第29-30页 |
2 习近平哲学思想的改革观维度 | 第30-38页 |
2.1 改革逻辑论:“问题倒逼改革” | 第30-32页 |
2.2 改革方法论:正确处理“五大关系” | 第32-34页 |
2.3 改革思维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 第34-38页 |
3 习近平哲学思想的政治观维度 | 第38-44页 |
3.1 政治价值论:人民、民族与人类三个维度 | 第38-40页 |
3.2 政治主体论:“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第40-42页 |
3.3 政治制度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第42-44页 |
4 习近平哲学思想的文化观维度 | 第44-49页 |
4.1 指导思想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 第44-45页 |
4.2 历史渊源论:扬弃中华传统历史文化 | 第45-47页 |
4.3 实践向度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7-49页 |
5 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社会观维度 | 第49-56页 |
5.1 民生侧面:“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奋斗目标” | 第49-52页 |
5.1.1 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维度 | 第49-51页 |
5.1.2 “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第51-52页 |
5.2 社会治理侧面:“共建共治共享” | 第52-54页 |
5.2.1 社会是个有机体 | 第52-53页 |
5.2.2 社会治理现实路径 | 第53-54页 |
5.3 安全侧面:“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 第54-56页 |
6 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生态观维度 | 第56-64页 |
6.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观前提 | 第56-59页 |
6.1.1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 第56-57页 |
6.1.2 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 | 第57-58页 |
6.1.3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 第58-59页 |
6.2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价值取向 | 第59-62页 |
6.2.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第59-61页 |
6.2.2 生态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 | 第61-62页 |
6.3 绿色发展:实践向度 | 第62-64页 |
7 习近平哲学思想五大维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 第64-70页 |
7.1 习近平哲学思想五大维度的理论价值 | 第64-67页 |
7.1.1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64-66页 |
7.1.2 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第66-67页 |
7.2 习近平哲学思想五大维度的实践价值 | 第67-70页 |
7.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 第68-69页 |
7.2.2 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智慧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