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论文

公共空间文化定位的艺术阐释--以美术馆设计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1-17页
    0.1 研究的时代背景第11页
    0.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0.3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第12-13页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0.5 文献综述第15-17页
第一章 美术馆设计的相关概念第17-20页
    1.1 美术馆设计发展概况第17-18页
        1.1.1 美术馆的发展历程第17页
        1.1.2 早期美术馆设计第17页
        1.1.3 现代美术馆设计第17-18页
    1.2 特定需求下校园美术馆的发展第18-19页
        1.2.1 校园美术馆的作用第18页
        1.2.2 我国校园美术馆的出现第18页
        1.2.3 校园美术馆的主体对象第18-19页
    1.3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美术馆设计的空间探索第20-27页
    2.1 美术馆设计的空间要素分析第20-21页
        2.1.1 外部空间要素下的建筑造型第20页
        2.1.2 作为内部空间要素的场所第20页
        2.1.3 空间要素中的使用者第20-21页
    2.2 现今美术馆空间特征发展的趋势第21-23页
        2.2.1 呈现多元的空间第21页
        2.2.2 体现参与和体验的空间第21-22页
        2.2.3 面向开放的空间第22-23页
    2.3 美术馆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第23-25页
        2.3.1 民生现代美术馆案例分析第23-24页
        2.3.2 树美术馆案例分析第24-25页
    2.4 美术馆空间设计要点的归纳第25-26页
        2.4.1 空间功能的划分第25页
        2.4.2 空间公共开放的规划第25-26页
        2.4.3 校园主体的空间需求第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美术馆设计中文化主题的定位第27-39页
    3.1 目前文化在空间设计定位中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3.1.1 缺乏对文化特色的整体把握第27页
        3.1.2 对文化汲取范围的不明确第27页
        3.1.3 表现形式的简单堆砌第27-28页
    3.2 空间设计中文化元素阐释的表现第28-30页
        3.2.1 空间布局类型第28页
        3.2.2 纹样符号运用第28-29页
        3.2.3 色彩氛围的考量第29-30页
    3.3 文化元素运用于美术馆设计的案例分析第30-33页
        3.3.1 苏州博物馆新馆分析第30-31页
        3.3.2 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分析第31-33页
    3.4 美术馆空间设计中蒙古族文化元素的汲取第33-36页
        3.4.1 对文化精神的领悟第33-34页
        3.4.2 具象元素的选择第34-36页
    3.5 对蒙古族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第36-37页
        3.5.1 遵循空间形式规律第36-37页
        3.5.2 注重创新理念的运用第37页
        3.5.3 融入对文化精神的感悟第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美术馆空间设计实践第39-52页
    4.1 实践项目背景第39页
    4.2 区位环境分析第39-40页
    4.3 实践项目规划范围第40-41页
    4.4 方案设计理念与构思第41页
        4.4.1 设计理念第41页
        4.4.2 设计构思第41页
    4.5 方案设计详解第41-51页
        4.5.1 项目用地交通分析第41-42页
        4.5.2 美术馆建筑造型设计的灵感来源第42-43页
        4.5.3 美术馆建筑造型生成演化第43页
        4.5.4 美术馆建筑造型效果第43-44页
        4.5.5 美术馆内部空间设计分析第44-51页
    4.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7-58页
附录第58-59页
    附录1:内蒙古艺术学院新校区美术馆面积指标表第58-59页
    附录2:内蒙古艺术学院新校区美术馆设计实践方案实物模型图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城市公园设计研究--以长沙松雅湖生态公园为例
下一篇: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建模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