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关于违约方有无解除权的既有实务梳理 | 第12-18页 |
2.1 否定违约方解除权的相关案例 | 第12-13页 |
2.2 肯定违约方解除权的相关案例 | 第13-16页 |
2.3 小结 | 第16-18页 |
3 关于违约方有无解除权问题的理论争议 | 第18-23页 |
3.1 传统理论 | 第18页 |
3.2 围绕“效率违约”的理论争论 | 第18-19页 |
3.3 围绕解除与实际履行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 第19-22页 |
3.4 小结 | 第22-23页 |
4 履行请求权排除的情形下违约方解除权的证成 | 第23-39页 |
4.1 对否定违约方有解除权的批判 | 第23-28页 |
4.1.1 现有法条的解释空间 | 第23-24页 |
4.1.2 符合法价值判断 | 第24页 |
4.1.3 符合解除制度的规范目的 | 第24-26页 |
4.1.4 情势变更无法解决 | 第26-28页 |
4.1.5 小结 | 第28页 |
4.2 减损规则的解释路径 | 第28-30页 |
4.3 合同目的不能的解释路径 | 第30-31页 |
4.4 权利不得滥用的解释路径 | 第31-33页 |
4.5 利益失衡说的解释路径 | 第33-39页 |
4.5.1 符合解除权的功能目的 | 第33-35页 |
4.5.2 履行请求权排除的情形下利益失衡状态的具体体现 | 第35-36页 |
4.5.3 赋予违约方解除权是唯一选择 | 第36-39页 |
5 违约方解除权的限制 | 第39-44页 |
5.1 违约方无过错 | 第39-40页 |
5.2 给予守约方充分赔偿 | 第40-41页 |
5.3 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 第41-44页 |
6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