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章 法的本质与凝固的守法逻辑批判 | 第17-32页 |
一、法的本质 | 第17-23页 |
(一) 法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 第17-19页 |
(二) 法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形式 | 第19-21页 |
(三) 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的三个层面 | 第21-23页 |
二、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 第23-27页 |
三、影响守法的元素 | 第27-32页 |
(一) 立法 | 第27-28页 |
(二) 司法 | 第28-29页 |
(三) 政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 | 第29-30页 |
(四) 非制度因素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遵守 | 第32-57页 |
一、剥削阶级法律的本质与遵守 | 第32-37页 |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与法律遵守 | 第37-42页 |
三、一个个案:我国土地法律的本质与遵守 | 第42-57页 |
(一) 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法律的阶级斗争指向及遵守 | 第42-44页 |
(二) 《土地改革法》的阶级利益表达与遵守 | 第44-45页 |
(三) 《土地管理法》中的人民利益的定格与遵守 | 第45-52页 |
(四) 新《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中错综的利益交织与遵守 | 第52-57页 |
第三章 立法与守法 | 第57-72页 |
一、立法与守法的基本逻辑 | 第57-59页 |
二、立法是影响守法效果的直接原因 | 第59-69页 |
(一) 立法与法律规避 | 第59-62页 |
(二) 立法与消极守法 | 第62-65页 |
(三) 立法与不守法 | 第65-69页 |
三、守法对立法的反向型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新精神 | 第69-72页 |
第四章 司法与守法 | 第72-84页 |
一、司法的守法功能和价值 | 第72-73页 |
二、司法影响守法 | 第73-77页 |
(一) 司法活动的目标定位与利益指向影响守法 | 第73-75页 |
(二) 司法活动的社会结构定位与实际效能影响守法 | 第75页 |
(三) 司法队伍的组成与业务能力影响守法 | 第75-77页 |
三、社会主义司法独立的守法价值 | 第77-82页 |
(一) 社会主义司法独立的历史进程与守法的关联 | 第77-79页 |
(二) 社会主义司法独立的内涵 | 第79-81页 |
(三) 我国现阶段影响司法独立的因素 | 第81-82页 |
四、法治目标下社会主义司法独立的路径 | 第82-84页 |
(一) 高度重视司法独立的价值 | 第82-83页 |
(二) 划定司法权的边界 | 第83页 |
(三) 进行司法体制内部改革 | 第83-84页 |
第五章 执政党与守法 | 第84-99页 |
一、政党与守法的一般逻辑 | 第84-86页 |
(一) 法律以政治为基础 | 第84-85页 |
(二) 政党政治的法制化 | 第85页 |
(三) 政党不守法的情形及后果 | 第85-86页 |
二、社会主义“党法关系”中守法思想考察 | 第86-91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巴黎公社经验的守法思想 | 第86-87页 |
(二) 列宁“党法关系”认识中的守法思想 | 第87-88页 |
(三) 中国共产党“党法关系”认识中的守法思想 | 第88-91页 |
三、影响政党守法的元素 | 第91-96页 |
(一) 价值元素与守法 | 第91-93页 |
(二) 制度元素与守法 | 第93-94页 |
(三) 组织元素与守法 | 第94-95页 |
(四) 党员干部个人因素与守法 | 第95-96页 |
四、中国共产党守法的重要性、途径与制度建构 | 第96-99页 |
(一) 守法意识 | 第97页 |
(二) 制度建设 | 第97-98页 |
(三) 规范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 | 第98页 |
(四) 约束党员干部守法 | 第98-99页 |
第六章 非制度因素与守法 | 第99-113页 |
一、德治与守法 | 第99-108页 |
(一) 德治的内涵 | 第99-100页 |
(二)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与选择 | 第100-102页 |
(三) 泛道德主义对于守法的现实影响 | 第102-108页 |
二、守法成本、守法效益与守法 | 第108-113页 |
(一) 守法的经济诉求 | 第108页 |
(二) 守法成本的计算 | 第108-110页 |
(三) 守法效益的考量 | 第110-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后记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