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2 数控机床可靠性设计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1.2.1 可靠性设计 | 第10-11页 |
| 1.2.2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 第11-12页 |
| 1.2.3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 第12-13页 |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1.3.1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3.3 论文的整体结构 | 第14-15页 |
| 2 基于数控机床产品开发流程的可靠性设计框架 | 第15-27页 |
| 2.1 引言 | 第15-16页 |
| 2.2 基于数控机床产品开发流程的可靠性设计框架 | 第16-23页 |
| 2.2.1 可靠性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 2.2.2 可靠性设计准则 | 第19-20页 |
| 2.2.3 可靠性建模 | 第20-21页 |
| 2.2.4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 第21页 |
| 2.2.5 可靠性分析 | 第21-22页 |
| 2.2.6 可靠性评审 | 第22-23页 |
| 2.3 可靠性设计框架的建立和运行案例 | 第23-26页 |
| 2.4 章节小结 | 第26-27页 |
| 3 数控机床可靠性预计模型及技术研究 | 第27-37页 |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 3.2 可靠性预计概述 | 第28-30页 |
| 3.2.1 系统可靠性预计的目的 | 第28页 |
| 3.2.2 可靠性预计的分类 | 第28页 |
| 3.2.3 常用的可靠性预计方法 | 第28-29页 |
| 3.2.4 可靠性预计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 第29-30页 |
| 3.3 基于Vague集的数控磨床可靠性预计方法 | 第30-36页 |
| 3.3.1 Vague集合论简介 | 第30-32页 |
| 3.3.2 构建数控机床系统级GO图模型 | 第32页 |
| 3.3.3 建立基于Vague集的可靠性预计模型 | 第32-34页 |
| 3.3.4 案例分析 | 第34-36页 |
| 3.4 章节小结 | 第36-37页 |
| 4 数控机床可靠性分配模型及技术研究 | 第37-51页 |
| 4.1 引言 | 第37页 |
| 4.2 可靠性分配方法概述 | 第37-42页 |
| 4.2.1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与原则 | 第37-38页 |
| 4.2.2 常用的可靠性分配方法 | 第38-42页 |
| 4.2.3 可靠性分配的注意事项 | 第42页 |
| 4.3 基于组合权重的数控磨床可靠性分配研究 | 第42-50页 |
| 4.3.1 数控磨床系统集和影响因素集的确立 | 第42-43页 |
| 4.3.2 基于组合权重的可靠性模糊分配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43-47页 |
| 4.3.3 案例分析及结论 | 第47-50页 |
| 4.4 章节小结 | 第50-51页 |
| 5 数控机床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技术研究 | 第51-67页 |
| 5.1 引言 | 第51页 |
| 5.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技术概述 | 第51-54页 |
| 5.2.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51-53页 |
| 5.2.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主要特点 | 第53页 |
| 5.2.3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基本程序 | 第53-54页 |
| 5.3 改进的风险优先函数模型 | 第54-60页 |
| 5.3.1 构建风险评估分析递阶层次图 | 第54-55页 |
| 5.3.2 建立改进的风险优先函数模型 | 第55-56页 |
| 5.3.3 风险因子及其相对权重的确定 | 第56-58页 |
| 5.3.4 故障模式的关联决策系数的求解 | 第58-59页 |
| 5.3.5 故障模式的风险优先排序 | 第59-60页 |
| 5.4 案例分析 | 第60-64页 |
| 5.5 章节小结 | 第64-6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附录 | 第77页 |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7页 |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