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大型客运站到发线分配耦合优化及时域调整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 | 第16-29页 |
1.2.1 基于优化模型的到发线分配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2 基于辅助决策的到发线分配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2.3 铁路客运站进路及咽喉疏解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4 铁路客运站到发线作业能力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2.5 铁路客运站作业计划调整的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2.6 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综述 | 第26-27页 |
1.2.7 既有研究的可鉴之处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2章 铁路大型客运站到发线作业及影响要素分析 | 第35-59页 |
2.1 主要作业设备 | 第35页 |
2.2 主要作业过程 | 第35-39页 |
2.2.1 客运作业组织过程 | 第36-37页 |
2.2.2 技术作业组织过程 | 第37-39页 |
2.3 技术作业组织的协调 | 第39-43页 |
2.3.1 技术作业计划 | 第39-42页 |
2.3.2 行车调度系统 | 第42-43页 |
2.4 到发线分配的系统性分析 | 第43-57页 |
2.4.1 到发线分配的原则 | 第43-44页 |
2.4.2 影响到发线分配的确定性因素分析 | 第44-55页 |
2.4.3 影响到发线分配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 第55-57页 |
2.5 到发线分配优化的复杂性分析 | 第57-5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3章 铁路大型客运站到发线分配耦合优化模型 | 第59-90页 |
3.1 到发线分配问题研究的三个层面 | 第59-60页 |
3.2 到发线分配优化建模机理分析 | 第60-68页 |
3.2.1 前提假设条件 | 第60-61页 |
3.2.2 约束条件分析 | 第61-62页 |
3.2.3 目标函数分析 | 第62-68页 |
3.3 优化模型建立 | 第68-82页 |
3.3.1 建模条件假设 | 第68页 |
3.3.2 建模变量定义 | 第68-71页 |
3.3.3 目标函数构造 | 第71-74页 |
3.3.4 约束条件形式化表述 | 第74-82页 |
3.4 基于虚拟到发线的优化模型改进 | 第82-85页 |
3.5 优化模型的鲁棒性分析 | 第85-88页 |
3.6 优化模型特征分析 | 第88-8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4章 铁路大型客运站到发线分配计划时域动态调整 | 第90-115页 |
4.1 到发线分配计划调整问题研究的四个视角 | 第90-91页 |
4.2 到发线分配计划实时动态调整的机理分析 | 第91-95页 |
4.2.1 到发线分配计划动态调整的必要性 | 第91-92页 |
4.2.2 到发线分配计划执行及其调整流程 | 第92页 |
4.2.3 到发线分配计划生命周期演进过程 | 第92-94页 |
4.2.4 到发线分配计划调整内在机理分析 | 第94-95页 |
4.3 到发线分配计划调整优化模型建立 | 第95-102页 |
4.3.1 到发线分配计划调整问题优化的描述 | 第95-97页 |
4.3.2 到发线分配计划调整的优化目标分析 | 第97-100页 |
4.3.3 到发线分配计划调整的约束条件分析 | 第100-101页 |
4.3.4 到发线分配计划调整优化模型的特征 | 第101-102页 |
4.4 基于滚动时域的到发线分配计划动态调整策略 | 第102-109页 |
4.4.1 传统动态调度理论与策略分析 | 第102页 |
4.4.2 基于滚动时域的动态调度策略 | 第102-105页 |
4.4.3 到发线分配计划时域调整策略 | 第105-108页 |
4.4.4 到发线分配计划时域调整参数分析 | 第108-109页 |
4.5 不同扰动程度下的到发线分配计划调整分析 | 第109-112页 |
4.6 基于人机协同的到发线分配计划时域调整流程 | 第112-11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5章 算法设计及实例分析 | 第115-144页 |
5.1 多目标优化概述 | 第115-117页 |
5.2 模拟退火算法 | 第117-121页 |
5.2.1 模拟退火算法概述 | 第117-120页 |
5.2.2 基于 SA 算法的多目标优化 | 第120-121页 |
5.3 基于精英策略的多目标模拟退火算法 | 第121-123页 |
5.4 实例背景分析 | 第123-127页 |
5.4.1 兰州站到发线运用现状分析 | 第123-125页 |
5.4.2 有关数据的准备 | 第125-127页 |
5.5 算法的有关参数设置 | 第127-128页 |
5.6 兰州站到发线分配计划生成实例 | 第128-134页 |
5.6.1 到发线分配计划的生成 | 第128-131页 |
5.6.2 优化结果分析 | 第131-134页 |
5.7 随机扰动下分配计划的时域调整实例 | 第134-142页 |
5.7.1 模型的有关参数设置 | 第134页 |
5.7.2 算法的有关参数设置 | 第134-135页 |
5.7.3 调整结果及分析 | 第135-142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4-148页 |
6.1 论文研究的总结 | 第144-145页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45-146页 |
6.3 论文研究的展望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3-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