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状况研究 | 第11-14页 |
1.2.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研究 | 第14-15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相关理论与概念 | 第20-26页 |
2.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特性 | 第20-21页 |
2.1.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特性 | 第20-21页 |
2.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1-23页 |
2.2.1 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相关的经济增长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 | 第22-23页 |
2.3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2.3.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 | 第23页 |
2.3.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正向和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分解 | 第23-24页 |
2.3.3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直接和间接溢出效应分解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河南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36页 |
3.1 河南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 | 第26-32页 |
3.1.1 河南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3.1.2 河南省交通运输业的总体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3.1.3 河南省各地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 第29-32页 |
3.2 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3.2.1 河南省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 第32页 |
3.2.2 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 第32-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4 河南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 | 第36-46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4.1.1 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36-37页 |
4.1.2 协整关系的检验 | 第37-38页 |
4.1.3 Hausman检验 | 第38页 |
4.1.4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 第38-39页 |
4.2 相关变量选择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1页 |
4.2.1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说明 | 第39-40页 |
4.2.2 数据的描叙性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41-44页 |
4.3.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济变量单位根检验 | 第41-42页 |
4.3.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经济变量协整关系检验 | 第42-43页 |
4.3.3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应用及Hausman检验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5 河南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 第46-58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46-48页 |
5.1.1 Moran’I指数 | 第46页 |
5.1.2 空间权重矩阵 | 第46-47页 |
5.1.3 空间面板模型 | 第47-48页 |
5.1.4 LM检验 | 第48页 |
5.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实证研究 | 第48-52页 |
5.2.1 三种权重矩阵的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48-51页 |
5.2.2 河南省各地市经济集聚空间特征分析 | 第51-52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52-57页 |
5.3.1 空间面板模型的选择实证分析 | 第52-55页 |
5.3.2 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 第55-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相关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 第58-6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