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縮略词对照表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艰难梭菌毒素相关基因特征及分子分型 | 第13-4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4页 |
1.1 试验对象 | 第1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15-17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17-24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24-34页 |
2.1 艰难梭菌鉴定结果 | 第24-26页 |
2.2 艰难梭菌tcdA,tcdB基因检测结果 | 第26-27页 |
2.3 艰难梭菌二元毒素检测结果 | 第27-28页 |
2.4 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 第28-31页 |
2.5 艰难梭菌随机引物PCR分型(RAPD) | 第31-33页 |
2.6 MLST与RAPD聚类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4-37页 |
3.1 艰难梭菌的鉴定及毒素相关基因特征 | 第34-35页 |
3.2 艰难梭菌MLST与RAPD分型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第二部分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 | 第43-66页 |
前言 | 第43-45页 |
第一章 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 第45-52页 |
1.1 研究对象纳入及标本收集 | 第45-46页 |
1.2 信息收集:使用信息收集表格 | 第46-51页 |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51-52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52-59页 |
2.1 艰难梭菌检出阳性率及CDAD发病率 | 第52-53页 |
2.2 31例HOHA CDAD危险因素特点 | 第53-55页 |
2.3 与非CDAD的AAD患者相比CDAD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 | 第55-59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59-62页 |
3.1 艰难梭菌感染发病情况 | 第59-60页 |
3.2 与非艰难梭菌导致的AAD相比CDAD发病的易感因素 | 第60-6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综述一 | 第6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综述二 | 第79-94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在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