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过冰舟桥强度校核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 第10-14页 |
1.2.1 舟桥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2.2 舟桥结构的动态分析研究 | 第11-13页 |
1.2.3 舟桥结构的冰载荷计算研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2章 舟桥载荷计算 | 第16-30页 |
2.1 概述 | 第16页 |
2.2 车辆载荷计算 | 第16-19页 |
2.2.1 静态车载荷计算 | 第16-18页 |
2.2.2 刹车、加速时车载荷计算 | 第18-19页 |
2.3 冰载荷计算 | 第19-22页 |
2.3.1 冰温度膨胀力计算 | 第19-21页 |
2.3.2 流冰载荷计算 | 第21-22页 |
2.4 阻力计算 | 第22-27页 |
2.4.1 单个片体水阻力计算 | 第23-24页 |
2.4.2 多浮箱水阻力计算 | 第24-25页 |
2.4.3 风阻力计算 | 第25-26页 |
2.4.4 总阻力计算公式 | 第26-27页 |
2.5 波浪载荷计算 | 第27-29页 |
2.5.1 波浪载荷计算流程 | 第27页 |
2.5.2 设计波参数确定 | 第27-29页 |
2.5.3 设计波波浪载荷的计算 | 第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舟桥结构应力响应研究 | 第30-50页 |
3.1 概述 | 第30页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0-31页 |
3.2.1 建模网格大小的选取 | 第30-31页 |
3.2.2 舟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1页 |
3.3 车辆载荷作用下的舟桥结构应力响应 | 第31-44页 |
3.3.1 车辆载荷加载方式 | 第31-32页 |
3.3.2 车辆载荷动态效应计算方法 | 第32-37页 |
3.3.3 动态效应计算方法和舟桥应力实验对比 | 第37-42页 |
3.3.4 车辆作用位置对舟桥结构的应力响应 | 第42-44页 |
3.4 冰温度膨胀力作用下的舟桥结构应力响应 | 第44-47页 |
3.4.1 冰温度膨胀力计算步骤 | 第44-45页 |
3.4.2 温度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3.4.3 冰温度膨胀力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3.5 波浪载荷对舟桥结构应力响应研究 | 第47-49页 |
3.5.1 波浪载荷对浮箱主体的应力响应 | 第47-48页 |
3.5.2 波浪载荷对浮箱支耳、连接销的应力响应 | 第48-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舟桥结构强度校核方法研究及结构优化 | 第50-74页 |
4.1 概述 | 第50页 |
4.2 校核工况 | 第50-52页 |
4.2.1 冰封期 | 第50-51页 |
4.2.2 流冰期 | 第51-52页 |
4.3 边界条件确定 | 第52-54页 |
4.3.1 冰封期边界条件确定 | 第52-53页 |
4.3.2 流冰期边界条件确定 | 第53-54页 |
4.4 强度校核部位及标准 | 第54-60页 |
4.4.1 校核部位 | 第54页 |
4.4.2 屈服强度校核标准 | 第54-56页 |
4.4.3 屈曲强度校核 | 第56-60页 |
4.5 强度校核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4.5.1 屈服强度校核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4.5.2 屈曲强度校核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4.6 结构优化 | 第64-73页 |
4.6.1 概述 | 第64-65页 |
4.6.2 模型局部优化 | 第65-70页 |
4.6.3 最优化方案确定及结构强度校核 | 第70-7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高寒地区过冰舟桥直接计算方法 | 第74-81页 |
5.1 概述 | 第74页 |
5.2 直接计算方法 | 第74-81页 |
5.2.1 一般规定 | 第74页 |
5.2.2 载荷直接计算 | 第74-77页 |
5.2.3 有限元结构模型 | 第77-78页 |
5.2.4 边界条件 | 第78页 |
5.2.5 计算工况 | 第78-79页 |
5.2.6 屈服强度校核 | 第79-80页 |
5.2.7 板屈曲强度校核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附录Ⅰ | 第83-87页 |
附录Ⅱ | 第87-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