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

生命伦理学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1页
前言第11-13页
正文第13-51页
 第一部分 生命伦理学与本土化第13-19页
  一、生命伦理学第13-14页
  二、本土化第14-15页
  三、生命伦理学本土化的要求第15-19页
 第二部分 生命伦理学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动因第19-32页
  一、文化背景差异是促使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第19-23页
   1. 道德多元化是促进生命伦理学“本土化”的基本因素第19-20页
   2. 生命伦理争论引发对生命伦理学本土特色的审视第20-21页
   3.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现实矛盾是“本土化”产生的现实基础第21-23页
  二、“本土化”是我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内在需求第23-29页
   1. “本土化”是解决我国生命伦理问题的有效途径第23-24页
   2. “本土化”是中国特有的伦理思想发展的新基础第24-27页
   3. “本土化”是我国生命伦理学关注点内在转移的现实要求第27-29页
  三、国际交流合作是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外在动力第29-32页
   1. 国际生命伦理学需要中国生命伦理学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第29-30页
   2. 国际交流合作促使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特色的体现第30-32页
 第三部分 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难点问题第32-44页
  一、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基本途径第32-39页
   路径之一:对西方学术理论框架的“本土化”重构第33-34页
   路径之二:对伦理问题中国方面的“本土化”研究第34-35页
   路径之三:结构体制的“本土化”建设第35-39页
  二、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难点问题第39-44页
   1. 本土化意识不断增强,但缺乏整体学术氛围第39-40页
   2. 本土特色关注度提升,但研究范围相对偏窄第40-42页
   3. 本土化路径初步形成,但缺少相应评价体系第42-43页
   4. 本土化宣传力度增大,但教育培训普及较慢第43-44页
 第四部分 以本土化发展为契机,提升中国生命伦理学第44-51页
  一、明确目标,科学指导,理清发展思路第44-46页
   1. 以谋求自身长远发展为目标,形成本土化发展合力第44-45页
   2. 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统筹规划发展进程第45-46页
  二、把握动态,广泛参与,突出本土特色第46-48页
   1. 以广纳思想文化精髓为着力点,加强理论改造和创新第46-47页
   2. 以加强本土化的教育宣传为园地,提升研究水平和公众参与度第47-48页
  三、完善体制,保证成效,和谐构建中国生命伦理学第48-51页
   1. 以建立长效评价机制为保障,促进本土化路径逐步成熟第48-49页
   2. 以和谐共进为本土化发展原则,构建中国生命伦理学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歼击机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测验”信效度分析及常模、评价标准制定
下一篇:基于语料库的药品说明书汉英翻译常见错误分析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