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千层金概述 | 第12页 |
1.2 精油概述 | 第12-21页 |
1.2.1 植物精油的分布情况 | 第13页 |
1.2.2 植物精油的理化性质 | 第13页 |
1.2.3 植物精油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4 植物精油的生物活性 | 第14-16页 |
1.2.5 植物精油的提取方法 | 第16-20页 |
1.2.6 植物精油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21-24页 |
1.3.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有机溶剂萃取千层金精油条件优化 | 第24-3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2.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 第25-28页 |
2.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2.3 讨论 | 第29-30页 |
2.4 结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千层金精油的工艺研究 | 第32-4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2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3.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3.2.2 响应面优化千层金精油提取工艺 | 第35-39页 |
3.3 讨论 | 第39-40页 |
3.4 结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不同方法提取千层金精油的成分分析 | 第42-6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4.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2页 |
4.1.2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 第42-43页 |
4.1.3 水蒸气蒸馏法样品制备 | 第43页 |
4.1.4 超临界CO_2萃取法样品制备 | 第43页 |
4.1.5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样品制备 | 第43页 |
4.1.6 有机溶剂萃取法样品制备 | 第43页 |
4.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3-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9页 |
4.2.1 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质联用分析千层金精油成分 | 第44-46页 |
4.2.2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千层金精油成分分析 | 第46-48页 |
4.2.3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千层金精油成分分析 | 第48-51页 |
4.2.4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千层金精油成分分析 | 第51-52页 |
4.2.5 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千层金精油成分分析 | 第52-54页 |
4.2.6 五种不同萃取法提取千层金精油成分比较 | 第54-59页 |
4.3 讨论 | 第59-61页 |
4.4 结论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千层金精油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62-70页 |
5.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62-63页 |
5.2 方法 | 第63-64页 |
5.2.1 样品制备 | 第63页 |
5.2.2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63-64页 |
5.2.3 数据统计方法 | 第6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5.3.1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第65-66页 |
5.3.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第66页 |
5.3.3 还原力的测定 | 第66-67页 |
5.4 讨论 | 第67-68页 |
5.5 结论 | 第68-70页 |
第六章 千层金精油抗菌活性的研究 | 第70-78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6.1.1 样品与试剂 | 第70-71页 |
6.1.2 供试菌种 | 第71页 |
6.1.3 主要仪器 | 第71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71-72页 |
6.2.1 培养基的配制 | 第71页 |
6.2.2 细菌的平板菌落记数法 | 第71页 |
6.2.3 细菌悬浊液的制备 | 第71-72页 |
6.2.4 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 | 第72页 |
6.2.5 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 第72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72-76页 |
6.3.1 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 | 第72-73页 |
6.3.2 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 第73-76页 |
6.4 讨论 | 第76-77页 |
6.5 结论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0页 |
附录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