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之诉的基本理论 | 第17-31页 |
2.1 行政规范性文件之界定 | 第17-23页 |
2.1.1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2.1.2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特征与分类 | 第20-23页 |
2.1.2.1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特征 | 第20-22页 |
2.1.2.2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分类 | 第22-23页 |
2.1.3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 第23页 |
2.2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现状 | 第23-27页 |
2.2.1 权力机关监督 | 第23-24页 |
2.2.2 行政机关监督 | 第24-25页 |
2.2.3 司法机关监督 | 第25-26页 |
2.2.4 社会监督 | 第26-27页 |
2.3 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之诉的意义 | 第27-31页 |
2.3.1 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的需要 | 第27-28页 |
2.3.2 公正高效的化解行政争议的需要 | 第28-29页 |
2.3.3 实现诉讼制度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之诉在我国构建的基础 | 第31-37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31-34页 |
3.1.1 依法行政理论 | 第31-32页 |
3.1.2 诉讼类型化理论 | 第32页 |
3.1.3 行政诉讼目的理论 | 第32-33页 |
3.1.4 司法最终裁判理论 | 第33-34页 |
3.2 组织基础 | 第34页 |
3.3 制度基础 | 第34-35页 |
3.3.1 我国立法的相关规定 | 第34-35页 |
3.3.2 域外的相关规定 | 第35页 |
3.4 社会基础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域外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之比较研究 | 第37-45页 |
4.1 英美法系 | 第37-39页 |
4.1.1 美国 | 第37-38页 |
4.1.2 英国 | 第38-39页 |
4.2 大陆法系 | 第39-42页 |
4.2.1 法国 | 第39-41页 |
4.2.2 德国 | 第41页 |
4.2.3 我国台湾地区 | 第41-42页 |
4.3 总结与启示 | 第42-45页 |
4.3.1 域外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共性分析 | 第42-43页 |
4.3.2 域外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对我国的启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之诉的构建 | 第45-54页 |
5.1 司法审查的思路选择 | 第45页 |
5.2 具体制度设计 | 第45-54页 |
5.2.1 原告资格 | 第45-47页 |
5.2.2 举证责任 | 第47页 |
5.2.3 管辖主体 | 第47-48页 |
5.2.4 审查依据 | 第48-50页 |
5.2.5 审查方式 | 第50页 |
5.2.6 裁判类型 | 第50-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