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武警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重要性研究 | 第16-25页 |
2.1 武警部队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法律及政策依据 | 第16-18页 |
2.2 警地协同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科学性 | 第18-19页 |
2.3 警地协同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重要性 | 第19-20页 |
2.4 武警部队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基本情况 | 第20-25页 |
2.4.1 武警某支队与政府部门协同处置自然灾害危机事件的基本情况 | 第20-24页 |
2.4.2 武警某部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处置社会维稳事件的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第三章 “9.18”涉日维稳事件的案例描述 | 第25-28页 |
3.1 案例典型性分析 | 第25页 |
3.2 “9.18”涉日维稳事件的简况描述 | 第25-26页 |
3.3 “9.18”涉日维稳事件中武警某支队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处置情况 | 第26-27页 |
3.4 “9.18”涉日维稳事件中武警某支队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同机制描述 | 第27-28页 |
第四章 “9.18”涉日维稳事件中警地协同处置体系的要素与结构研究 | 第28-31页 |
4.1 “9.18”涉日维稳事件中警地协同处置体系的要素分析 | 第28-29页 |
4.1.1 协同工作目标 | 第28页 |
4.1.2 协同工作机构 | 第28-29页 |
4.1.3 协同工作关键环节和重心 | 第29页 |
4.2 “9.18”涉日维稳事件中警地协同处置体系的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4.2.1 协同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4.2.2 协同指挥机制 | 第30页 |
4.2.3 协同联动机制 | 第30-31页 |
第五章 “9.18”涉日维稳事件中警地协同处置的机制障碍研究 | 第31-36页 |
5.1 “9.18”涉日维稳事件中警地协同处置的主要机制障碍分析 | 第31-32页 |
5.1.1 预警环节的协同机制障碍 | 第31页 |
5.1.2 联合预案环节的协同机制障碍 | 第31-32页 |
5.1.3 事件处置环节的协同机制障碍 | 第32页 |
5.2 机制障碍生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5.3 突破机制障碍的主要对策建议 | 第33-36页 |
5.3.1 坚持统一指挥 | 第33页 |
5.3.2 增强法制建设 | 第33-34页 |
5.3.3 做好平战结合 | 第34页 |
5.3.4 建设联合应急力量体系 | 第34页 |
5.3.5 优化警地联动机制 | 第34-36页 |
第六章 “9.18”涉日维稳事件中警地协同处置案例的借鉴与启示 | 第36-43页 |
6.1 优化警地联合预案 | 第36-37页 |
6.2 构建高效顺畅的警地协同指挥体系 | 第37页 |
6.2.1 坚持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的原则 | 第37页 |
6.2.2 坚持用法规制度作保障 | 第37页 |
6.3 创新警地联合训练模式 | 第37-39页 |
6.3.1 以地方为主导建立长效的联合训练机制 | 第38页 |
6.3.2 以任务为牵引搭建警地联合训练平台 | 第38-39页 |
6.3.3 以信息化为目标提升警地联合训练的层次 | 第39页 |
6.4 建立完善的警地联合预警机制 | 第39-41页 |
6.4.1 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机制配套体制 | 第40页 |
6.4.2 建立健全警地联合预警机制的管理制度 | 第40-41页 |
6.4.3 加快预警手段信息化建设 | 第41页 |
6.5 提升警地协同保障水平 | 第41-43页 |
6.5.1 建立行之有效的警地联合保障体系 | 第42页 |
6.5.2 探索适应形势的联合保障模式 | 第42页 |
6.5.3 加强应急战备物资储备基地建设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