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7-17页 |
1.1 肺动脉高压发展治疗概况 | 第7-11页 |
1.1.1 肺动脉高压概况 | 第7-8页 |
1.1.2 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1.2 安立生坦背景介绍 | 第11-17页 |
1.2.1 安立生坦简介 | 第11页 |
1.2.2 安立生坦作用机制 | 第11页 |
1.2.3 安立生坦合成路线 | 第11-17页 |
第二章 安立生坦合成路线设计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安立生坦合成的优化 | 第19-47页 |
3.1 原料规格与来源 | 第19-20页 |
3.2 实验设备及分析仪器 | 第20-21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21-47页 |
3.3.1 制备 3, 3‐二苯基‐2, 3‐环氧丙酸甲酯条件的优化 | 第21-28页 |
3.3.1.1 3,3-二苯基-2, 3-环氧丙酸甲酯的制备 | 第21-22页 |
3.3.1.2 筛选 Darzens 反应的温度 | 第22-23页 |
3.3.1.3 Darzens 反应投料比的优化 | 第23-25页 |
3.3.1.4 优化 Darzens 反应溶剂用量 | 第25-26页 |
3.3.1.5 Darzens 反应条件验证 | 第26-27页 |
3.3.1.6 Darzens 反应放大,验证反应参数 | 第27-28页 |
3.3.2 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的制备条件优化 | 第28-32页 |
3.3.2.1 制备 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 | 第28-30页 |
3.3.2.2 用硫酸代替对甲苯磺酸作为酸性催化剂 | 第30-31页 |
3.3.2.3 尝试一锅法制备消旋酸 | 第31-32页 |
3.3.3 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拆分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2-40页 |
3.3.3.1 手性拆分 | 第33-34页 |
3.3.3.2 筛选拆分浓度,选择甲基叔丁基醚的用量 | 第34-35页 |
3.3.3.3 拆分反应的温度的选择 | 第35-36页 |
3.3.3.4 筛选游离 L-脯氨酸甲酯三乙胺的用量 | 第36-38页 |
3.3.3.5 筛选拆分剂 L-脯氨酸甲酯与消旋酸的比列 | 第38-39页 |
3.3.3.6 放大拆分投料量,验证拆分步骤的关键参数 | 第39-40页 |
3.3.4 制备安立生坦条件优化 | 第40-47页 |
3.3.4.1 探索安立生坦小试工艺 | 第40-42页 |
3.3.4.2 筛选反应投料比 | 第42-44页 |
3.3.4.3 放大反应投料量 | 第44-45页 |
3.3.4.4 优化投料方式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工艺放大 | 第47-53页 |
4.1 制备 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工艺放大 | 第47-50页 |
4.1.1 优化后处理纯化方式 | 第47-48页 |
4.1.2 放大消旋酸制备投料量,观察放大效应 | 第48-50页 |
4.2 拆分工艺放大 | 第50-51页 |
4.3 安立生坦的放大生产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合成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