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车桥产品编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概述第10-15页
        1.1.1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编码技术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1.4 国内外发展的现状第13-15页
    1.2 本章小结第15-16页
2 系统开发的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第16-22页
    2.1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第16-18页
        2.1.1 结构化方法概述第16页
        2.1.2 原型法概述第16-17页
        2.1.3 面向对象方法概述第17页
        2.1.4 开发方法的选用第17-18页
    2.2 ASP.NET 简介第18-19页
        2.2.1 .Net Framework 的概念第18-19页
        2.2.2 用 ASP.NET 开发系统的优势第19页
    2.3 关系数据库技术第19-21页
        2.3.1 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内容第19-20页
        2.3.2 MS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系统介绍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编码方案的拟定第22-30页
    3.1 隶属关系编码与分类编码的比较选择第22-23页
    3.2 具体编码方案的拟定第23-29页
        3.2.1 桥类产品编码规则的说明第23-25页
        3.2.2 桥类零部件编码规则的说明第25-27页
        3.2.3 物料编码规则的说明第27-28页
        3.2.4 标准件编码规则的说明第28页
        3.2.5 重型车零部件编码规则的说明第28-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4 系统需求分析第30-38页
    4.1 系统需求分析概述第30-31页
    4.2 系统的角色及用例分析第31页
        4.2.1 角色及权限第31页
        4.2.2 用例分析第31页
    4.3 系统业务流程第31-34页
    4.4 系统功能需求第34-35页
    4.5 系统可行性分析第35-37页
        4.5.1 技术可行性第35-36页
        4.5.2 经济可行性第36页
        4.5.3 管理可行性第36-37页
    4.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5 系统设计第38-54页
    5.1 系统结构设计第38-43页
        5.1.1 桥类产品编码管理模块第38-39页
        5.1.2 桥类零部件编码管理模块第39页
        5.1.3 标准件编码管理模块第39-40页
        5.1.4 重型车零部件编码管理模块第40页
        5.1.5 BOM 信息管理模块第40-43页
        5.1.6 编码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第43页
    5.2 系统的操作流程第43-45页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45-47页
        5.3.1 数据库的设计要求第45-46页
        5.3.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第46-47页
        5.3.3 数据表的设计第47页
    5.4 本章小结第47-54页
6 系统实现第54-76页
    6.1 开发与运行环境第54页
        6.1.1 系统开发运行的硬件平台第54页
        6.1.2 系统开发运行的软件环境第54页
        6.1.3 网络设计方案第54页
    6.2 常规功能的具体实现第54-61页
        6.2.1 系统登录模块设计第55-57页
        6.2.2 系统主页面设计第57-58页
        6.2.3 桥类产品编码管理模块设计第58-61页
    6.3 关键技术的具体实现第61-75页
        6.3.1 BOM 结构的实现及其展示第61-63页
        6.3.2 在 BOM 结构树中插入零部件第63-68页
        6.3.3 BOM 模块中模糊查询功能第68-70页
        6.3.4 BOM 模块中反查功能第70页
        6.3.5 导出 BOM 信息第70-73页
        6.3.6 其它功能细节的优化第73-75页
    6.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7 总结与展望第76-80页
    7.1 文章内容总结第76-77页
    7.2 展望第77-80页
致谢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缩感知及其在数字水印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差异化效用函数和综合权重的异构网络选择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