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2 压缩感知理论及其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11-14页 |
1.3.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压缩感知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 第14-30页 |
2.1 传统信号处理与基于压缩感知信号处理的对比分析 | 第14-15页 |
2.2 压缩感知理论框架分析 | 第15-18页 |
2.2.1 稀疏表示简介与设计 | 第16页 |
2.2.2 随机测量矩阵简介与设计 | 第16-17页 |
2.2.3 重构算法简介与设计 | 第17-18页 |
2.3 压缩感知性能分析 | 第18-19页 |
2.3.1 压缩感知的优点 | 第18-19页 |
2.3.2 压缩感知的缺点 | 第19页 |
2.4 小波变换介绍 | 第19-21页 |
2.5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介绍 | 第21-23页 |
2.6 实验环境之MATALAB简介 | 第23-24页 |
2.7 重构图像性能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7.1 主观评价方法 | 第24页 |
2.7.2 客观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2.8 基于正交小波变换压缩感知图像重构分析 | 第26-29页 |
2.8.1 实验步骤 | 第26-27页 |
2.8.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27-29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数字水印技术概述 | 第30-39页 |
3.1 信息伪装技术 | 第30页 |
3.2 数字水印的概念及水印处理系统的基本模型 | 第30-32页 |
3.3 数字水印特性 | 第32-33页 |
3.4 数字水印的分类 | 第33-35页 |
3.5 数字水印的几个重要技术 | 第35-38页 |
3.5.1 水印信号的生成 | 第35页 |
3.5.2 典型数字水印嵌入方法 | 第35-37页 |
3.5.3 数字水印的攻击 | 第37页 |
3.5.4 数字水印的检测和提取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压缩感知在数字图像水印中的应用 | 第39-45页 |
4.1 Haar小波分析 | 第39-41页 |
4.1.1 Haar基函数 | 第39-40页 |
4.1.2 Haar小波函数 | 第40页 |
4.1.3 Haar基的结构 | 第40页 |
4.1.4 Haar小波变换 | 第40-41页 |
4.2 水印的嵌入及位置的选取 | 第41页 |
4.3 水印图像的预处理过程 | 第41-42页 |
4.4 传统Arnold置乱介绍 | 第42-43页 |
4.4.1 Arnold变换 | 第42页 |
4.4.2 Arnold变换的定义 | 第42页 |
4.4.3 Arnold变换的周期性 | 第42-43页 |
4.5 水印系统评测 | 第43-44页 |
4.5.1 主观性质量度量方法 | 第43页 |
4.5.2 常用的失真度量检测方法 | 第43-4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压缩感知在数字水印中应用的实验分析 | 第45-51页 |
5.1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5-46页 |
5.2 实验具体过程 | 第46-49页 |
5.2.1 水印的嵌入域提取 | 第46-47页 |
5.2.2 攻击检测试验结果 | 第47-49页 |
5.2.3 鲁棒性能的比较 | 第49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4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1-52页 |
6.2 本文不足 | 第52-53页 |
6.3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