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8-20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互联网经济及商业模式基础理论 | 第21-30页 |
2.1 注意力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2.2 长尾理论 | 第22-23页 |
2.3 体验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2.4 商业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第24-27页 |
2.4.1 商业模式的内涵 | 第24页 |
2.4.2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 第24-27页 |
2.5 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则和途径 | 第27-29页 |
2.5.1 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则 | 第27-28页 |
2.5.2 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第三方点评网站商业模式分析 | 第30-51页 |
3.1 国外第三方点评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40页 |
3.1.1 Yelp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3.1.2 Bazaarvioce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3-36页 |
3.1.3 Angie's List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3.1.4 Zagat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8-40页 |
3.2 国内第三方点评网站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40-44页 |
3.2.1 国内第三方点评网站发展现状 | 第40-42页 |
3.2.2 我国第三方点评网站存在问题分析 | 第42-44页 |
3.3 我国第三方点评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 第44-47页 |
3.4 我国第三方点评网站SWOT分析 | 第47-49页 |
3.4.1 我国第三方点评网站的优势 | 第47-48页 |
3.4.2 我国第三方点评网站的劣势 | 第48页 |
3.4.3 我国第三方点评网站存在的威胁 | 第48-49页 |
3.4.4 我国第三方点评网站存在的机会 | 第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我国第三方点评网站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 第51-61页 |
4.1 我国第三方点评网站的创新驱动力 | 第51-53页 |
4.1.1 外部驱动力 | 第51-52页 |
4.1.2 内部驱动力 | 第52-53页 |
4.2 国内第三方点评网站的创新路径 | 第53页 |
4.3 第三方点评网站基本价值形成逻辑与模式 | 第53-54页 |
4.4 第三方点评网站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原则 | 第54-55页 |
4.5 基于不同价值主张所对应的不同商业模式创新方法 | 第55-57页 |
4.5.1 我国第三方点评网站核心价值 | 第55-57页 |
4.5.2 我国第三方点评网站价值分布图 | 第57页 |
4.6 价值创新途径 | 第57-60页 |
4.6.1 跨越产业边界实现技术创新 | 第57-58页 |
4.6.2 通过调整产品定位创造新价值 | 第58-59页 |
4.6.3 细分市场或跨越细分市场创造新价值 | 第59-60页 |
4.6.4 利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 | 第6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61-69页 |
5.1 大众点评网站商业模式发展历程 | 第61-62页 |
5.2 大众点评网站的运营策略 | 第62页 |
5.3 大众点评网站的商业模式 | 第62-63页 |
5.4 大众点评网站的SWOT分析 | 第63-66页 |
5.4.1 优势 | 第63-65页 |
5.4.2 劣势 | 第65页 |
5.4.3 威胁 | 第65-66页 |
5.4.4 机会 | 第66页 |
5.5 大众点评网站的创新策略 | 第66-68页 |
5.5.1 新价值定位和主张 | 第66-67页 |
5.5.2 提高点评信息准确性和有效性 | 第67-68页 |
5.5.3 发挥开放平台力量 | 第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主要工作成果 | 第69页 |
6.2 论文工作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