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3页 |
1.1.1 钢管混凝土 | 第10-11页 |
1.1.2 钢-混凝土组合梁 | 第11-12页 |
1.1.3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 | 第12-13页 |
1.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钢管混凝土柱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钢-混凝土组合梁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7页 |
1.4 本文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7-19页 |
1.4.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1.4.2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2 结构建模介绍及自振性能分析 | 第19-38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ABAQUS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19-20页 |
2.3 基于ABAQUS有限元的建模介绍 | 第20-31页 |
2.3.1 算例介绍 | 第20-21页 |
2.3.2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21-22页 |
2.3.3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22-26页 |
2.3.4 界面模拟 | 第26页 |
2.3.5 分析步定义与加载方式 | 第26-27页 |
2.3.6 网格的划分 | 第27-30页 |
2.3.7 结果的提取 | 第30-31页 |
2.4 结构自振性能分析 | 第31-36页 |
2.4.1 模态分析的概述 | 第31-32页 |
2.4.2 模态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 第32页 |
2.4.3 模态分析结果 | 第32-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静动力试验验证 | 第38-57页 |
3.1 概述 | 第38页 |
3.2 八边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静力性能分析 | 第38-45页 |
3.2.1 模型建立 | 第39页 |
3.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3.2.3 模型简化 | 第41-43页 |
3.2.4 公式建立 | 第43页 |
3.2.5 公式的验证 | 第43-45页 |
3.3 各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拟静力性能分析 | 第45-48页 |
3.3.1 圆钢管混凝土柱 | 第45页 |
3.3.2 方钢管混凝土柱 | 第45-46页 |
3.3.3 钢-混凝土组合梁 | 第46页 |
3.3.4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节点 | 第46-47页 |
3.3.5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 | 第47-48页 |
3.4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地震波作用下的拟动力性能分析 | 第48-56页 |
3.4.1 算例介绍 | 第49页 |
3.4.2 阻尼参数设置 | 第49-50页 |
3.4.3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原理 | 第50-51页 |
3.4.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3.4.5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53-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多层多跨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57-115页 |
4.1 概述 | 第57页 |
4.2 地震波的选用 | 第57-61页 |
4.3 模型的建立 | 第61-69页 |
4.3.1 算例介绍 | 第61-63页 |
4.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3-65页 |
4.3.3 模态分析 | 第65-69页 |
4.4 有限元结果的分析 | 第69-112页 |
4.4.1 不同设防烈度等级单向同一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反应 | 第69-79页 |
4.4.2 同一设防烈度等级单向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反应 | 第79-88页 |
4.4.3 同一设防烈度等级单双向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反应 | 第88-99页 |
4.4.4 罕遇单向地震波作用下控制点应力应变时程反应 | 第99-11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115-116页 |
5.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