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 5-羟色胺 | 第12-18页 |
·5-羟色胺的结构,来源和分布 | 第12-13页 |
·5-羟色胺作用 | 第13-14页 |
·5-羟色胺受体 | 第14-16页 |
·5-羟色胺与 TLR,LPS 之间的联系 | 第16-17页 |
·5-羟色胺分泌变化的可能机制 | 第17页 |
·5-羟色胺与胃肠的蠕动 | 第17-18页 |
2 5-羟色胺与肝切除 | 第18-21页 |
·肝脏的形态和功能 | 第18-20页 |
·肝切除后的再生 | 第20-21页 |
·肝切除后 5-羟色胺分泌的变化 | 第21页 |
3 意义 | 第21-24页 |
第二章 部分肝切除对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24-32页 |
1 引言 | 第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4页 |
·大鼠实验处理 | 第24-25页 |
3 结果 | 第25-29页 |
·肠黏膜微绒毛的变化 | 第25页 |
·肠黏膜上皮细胞间隙的变化 | 第25-26页 |
·肠黏膜吸收细胞线粒体的变化 | 第26页 |
·肠黏膜内分泌细胞的变化 | 第26-27页 |
·肠黏膜肥大细胞的变化 | 第27页 |
·肠黏膜巨噬细胞的变化 | 第27-28页 |
·肠壁细菌粘附的变化 | 第28-29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29-32页 |
第三章 部分肝切除对大鼠胃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 | 第32-38页 |
1 引言 | 第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肝切除及测量 | 第32-33页 |
3 结果 | 第33-35页 |
·亚甲蓝在大鼠小肠中的移动距离 | 第33-34页 |
·5 小时内亚甲蓝在肝切除大鼠小肠中的移动速度变化 | 第34-35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5-38页 |
第四章 部分肝切除及灌服抗生素对大鼠肠道细菌数量的影响 | 第38-50页 |
1 引言 | 第3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39页 |
·大鼠实验处理 | 第39页 |
·对肝切除并灌服抗生素组的处理 | 第39页 |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 第39-40页 |
·大鼠结肠及回肠内细菌的培养 | 第40-41页 |
·细菌计数及统计学处理 | 第41-42页 |
3 结果 | 第42-48页 |
·正常大鼠结肠和回肠内细菌的数量 | 第42-43页 |
·肝切除组与对照组结肠和回肠内细菌的数量统计 | 第43-45页 |
·肝切除组与肝切除并灌药组结肠和回肠内细菌的数量统计 | 第45-47页 |
·正常大鼠、肝切除大鼠及肝切除并灌服抗生素大鼠肠道内的细菌数量比较 | 第47-48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肝切除及灌服抗生素后大鼠血液中 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50-60页 |
1 引言 | 第5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实验动物 | 第50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0-51页 |
·实验试剂配制 | 第51页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法检测大鼠血液中 5-羟色胺的含量 | 第51-53页 |
3 结果 | 第53-56页 |
·正常大鼠血清内 5-羟色胺的含量 | 第53页 |
·肝切除组大鼠血清内 5-羟色胺的含量 | 第53-54页 |
·灌服抗生素组大鼠血清内 5-羟色胺的含量 | 第54-55页 |
·数据的综合分析 | 第55-56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56-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