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压力加工理论论文

无网格法及其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无网格法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无网格法小结第15-17页
    1.4 无网格法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无网格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19页
    1.6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二章 无网格法的基础理论第22-34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无网格法的主要近似方案第22-26页
        2.2.1 径向基函数近似第22-25页
        2.2.2 移动最小二乘近似第25-26页
    2.3 权函数的选择第26-27页
    2.4 无网格法的离散方法第27-29页
        2.4.1 配点法第28-29页
        2.4.2 Galerkin方法第29页
    2.5 本质边界条件的处理第29-33页
        2.5.1 拉格朗日乘子法第30页
        2.5.2 修正的变分原理法第30-31页
        2.5.3 罚函数法第31页
        2.5.4 完全变换法与混合变换法第31-33页
    2.6 数值积分方法第33页
    2.7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无网格法精度研究第34-52页
    3.1 径向基点插值法(RPIM)第34-35页
    3.2 无网格伽辽金法(EFGM)第35-36页
    3.3 无网格法程序设计第36-39页
    3.4 无网格法数值算例第39-40页
    3.5 RPIM的误差分析以及参数选定第40-44页
        3.5.1 形状参数a_c对误差的影响第40-41页
        3.5.2 形状参数q对误差的影响第41-42页
        3.5.3 影响域无量纲尺寸d_s对误差的影响第42-43页
        3.5.4 不同高斯积分点数对能量误差的影响第43-44页
    3.6 EFGM的误差分析以及参数选定第44-50页
        3.6.1 权函数的选择对EFGM精度的影响第45-46页
        3.6.2 基函数的选择对EFGM精度的影响第46-47页
        3.6.3 不同高斯积分点数对EFGM精度的影响第47-50页
    3.7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弹塑性EFGM的建立及验证第52-74页
    4.1 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第52-60页
        4.1.1 弹塑性材料的基本假设第52页
        4.1.2 弹塑性材料的各种本构关系第52-55页
        4.1.3 屈服准则第55-56页
        4.1.4 强化法则第56-57页
        4.1.5 流动法则第57-59页
        4.1.6 应力应变关系第59-60页
    4.2 弹塑性无网格伽辽金法第60-64页
        4.2.1 增量本构关系的无网格伽辽金法第60-62页
        4.2.2 求解方法第62页
        4.2.3 塑性应力松弛第62-63页
        4.2.4 求解步骤第63-64页
    4.3 无网格法在LS-DYNA中的应用第64-68页
        4.3.1 LS-DYNA的特点第64-65页
        4.3.2 LS-DYNA中的EFGM第65-68页
        4.3.3 EFGM在LS-DYNA中的计算过程第68页
    4.4 弹塑性无网格法的验证分析第68-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无网格法在金属塑性成形分析中的应用第74-94页
    5.1 三维圆柱体镦粗成形第74-82页
        5.1.1 镦粗工艺及变形规律介绍第74-75页
        5.1.2 有限元与无网格法模型第75-76页
        5.1.3 变形轮廓对比第76页
        5.1.4 节点分布对比第76-77页
        5.1.5 应力应变比较第77-79页
        5.1.6 载荷及鼓度大小对比第79-81页
        5.1.7 无网格法优越性体现第81-82页
    5.2 H型钢轧制预成型分析第82-93页
        5.2.1 H型钢简介第82-83页
        5.2.2 H型钢轧制预成型模型的建立第83-85页
        5.2.3 网格变形分析第85-87页
        5.2.4 轧制成形能量分析第87-89页
        5.2.5 应力应变分析第89-90页
        5.2.6 前滑与后滑现象分析第90-93页
    5.3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6.1 结论第94页
    6.2 本文的创新点第94-95页
    6.3 展望第95-96页
致谢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喀斯特山区锑冶炼厂重金属污染与风险评价研究
下一篇:弹塑性理论在轮毂过盈装配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