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结构视角的四川省宜宾市旅游目的地优化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1 文献收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 第13页 |
1.2.2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 第13页 |
1.2.3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 第13-14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1.4.1 国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 第17-18页 |
1.4.2 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 第18-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2.1 概念解析 | 第22-25页 |
2.1.1 旅游空间结构 | 第22-24页 |
2.1.2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 第24-25页 |
2.2 理论基础阐释 | 第25-30页 |
2.2.1 地域分异规律 | 第25-26页 |
2.2.2 区位理论 | 第26-27页 |
2.2.3 空间结构理论 | 第27-28页 |
2.2.4 网络分析理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 第30-38页 |
3.1 地理位置及范围 | 第30-31页 |
3.2 自然条件概况 | 第31-32页 |
3.2.1 地质与地貌 | 第31页 |
3.2.2 气候与水文 | 第31-32页 |
3.2.3 土壤与植被 | 第32页 |
3.3 社会经济背景 | 第32-36页 |
3.3.1 历史文化背景 | 第32-33页 |
3.3.2 经济发展状况 | 第33-34页 |
3.3.3 基础设施状况 | 第34-35页 |
3.3.4 交通状况 | 第35-36页 |
3.4 旅游业发展概况 | 第36-38页 |
第4章 宜宾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 第38-52页 |
4.1 旅游资源数量及分类 | 第38-43页 |
4.2 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析 | 第43-45页 |
4.3 旅游资源等级结构分析 | 第45-48页 |
4.3.1 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 第45-48页 |
4.3.2 等级空间分布特征 | 第48页 |
4.4 旅游资源空间组合结构分析 | 第48-52页 |
4.4.1 三江河谷旅游资源区 | 第48-49页 |
4.4.2 中部低山丘陵旅游资源区 | 第49页 |
4.4.3 东南岭谷旅游资源区 | 第49页 |
4.4.4 南部高原旅游资源区 | 第49-50页 |
4.4.5 西部凉山余脉旅游资源区 | 第50-52页 |
第5章 宜宾市旅游文化空间组合分析 | 第52-64页 |
5.1 旅游文化涵义解析 | 第52-53页 |
5.2 宜宾特色旅游文化梳理 | 第53-61页 |
5.2.1 酒文化 | 第53-55页 |
5.2.2 竹文化 | 第55-56页 |
5.2.3 石文化 | 第56-57页 |
5.2.4 茶文化 | 第57-58页 |
5.2.5 僰苗文化 | 第58-59页 |
5.2.6 大江文化 | 第59-60页 |
5.2.7 哪吒文化 | 第60-61页 |
5.3 旅游文化空间组合分析 | 第61-64页 |
5.3.1 酒-江-茶-哪吒文化区 | 第61页 |
5.3.2 竹-石-江文化区 | 第61-62页 |
5.3.3 僰-苗-石文化区 | 第62页 |
5.3.4 江-石-茶文化区 | 第62-64页 |
第6章 宜宾市旅游景区空间分析 | 第64-78页 |
6.1 数据来源与方法 | 第64-65页 |
6.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64-65页 |
6.1.2 研究方法 | 第65页 |
6.2 景区空间分布类型分析 | 第65-71页 |
6.3 景区空间分布均衡性分析 | 第71-74页 |
6.2.1 空间分布集中程度 | 第71页 |
6.2.2 空间分布均衡程度 | 第71-74页 |
6.4 景区景观空间组合分析 | 第74-78页 |
6.4.1 景观类型分析 | 第74-75页 |
6.4.2 景观组合分析 | 第75-78页 |
第7章 宜宾市旅游产品空间分析 | 第78-88页 |
7.1 旅游产品内涵解析 | 第78-79页 |
7.2 旅游产品结构分析 | 第79-84页 |
7.2.1 产品结构现状 | 第79-82页 |
7.2.2 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82-84页 |
7.3 旅游产品空间形态分析 | 第84-87页 |
7.3.1 点状产品 | 第84-85页 |
7.3.2 线状产品 | 第85-86页 |
7.3.3 面状产品 | 第86-87页 |
7.4 旅游产品组合分析 | 第87-88页 |
第8章 宜宾市旅游交通网络分析 | 第88-94页 |
8.1 宜宾市旅游交通现状 | 第88-89页 |
8.2 旅游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分析 | 第89-94页 |
8.2.1 α指数 | 第90-91页 |
8.2.2 β指数 | 第91页 |
8.2.3 γ指数 | 第91-92页 |
8.2.4 平均径路长 | 第92-94页 |
第9章 宜宾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分析 | 第94-100页 |
9.1 旅游空间结构特征 | 第94-95页 |
9.2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对策 | 第95-96页 |
9.2.1 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功能分区 | 第95-96页 |
9.2.2 打造特色品牌,实行差异化发展 | 第96页 |
9.2.3 提升产品层次,增强产品吸引力 | 第96页 |
9.2.4 完善交通网络,构造旅游环线带 | 第96页 |
9.3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布局 | 第96-100页 |
9.3.1 旅游功能分区 | 第97-98页 |
9.3.2 旅游点、轴系统构建 | 第98页 |
9.3.3 旅游环线带构造 | 第98-100页 |
第10章 结论 | 第100-104页 |
10.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100-102页 |
10.1.1 宜宾市旅游资源分析 | 第100页 |
10.1.2 宜宾市旅游文化分析 | 第100页 |
10.1.3 宜宾市旅游景区分析 | 第100-101页 |
10.1.4 宜宾市旅游产品分析 | 第101-102页 |
10.1.5 宜宾市旅游交通网络分析 | 第102页 |
10.1.6 宜宾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 第102页 |
10.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02页 |
10.3 研究不足 | 第102-103页 |
10.4 研究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