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风力发电机降阶模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风力发电的发展与趋势 | 第9-10页 |
1.1.2 风电并网面临的挑战与要求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风力发电机组的类型 | 第11-12页 |
1.2.2 双馈风电机组建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风电场等值建模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双馈风电机组运行原理及建模 | 第15-28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双馈风电机组基本元件数学模型 | 第15-20页 |
2.2.1 风速模型 | 第15页 |
2.2.2 空气动力学模型 | 第15-16页 |
2.2.3 轴系模型 | 第16-18页 |
2.2.4 双馈感应发电机模型 | 第18-20页 |
2.2.5 变流器模型 | 第20页 |
2.3 双馈风电机组控制技术 | 第20-25页 |
2.3.1 变桨系统控制策略 | 第21-22页 |
2.3.2 机侧变流器控制策略 | 第22-24页 |
2.3.3 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 | 第24-25页 |
2.4 双馈风电机组完整系统模型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双馈风电机组的模型降阶方法及简化模型分析 | 第28-41页 |
3.1 概述 | 第28页 |
3.2 双馈风电机组降阶方法 | 第28-33页 |
3.2.1 发电机降阶模型 | 第29-30页 |
3.2.2 轴系简化模型 | 第30-31页 |
3.2.3 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简化模型 | 第31-33页 |
3.3 系统分析用机电暂态模型 | 第33-40页 |
3.3.1 风电并网分析软件 | 第33-34页 |
3.3.2 IEC风电机组机电暂态模型 | 第34-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双馈风电机组全阶模型与简化模型性能比较 | 第41-53页 |
4.1 电磁全阶模型与机电暂态模型对比分析 | 第41-44页 |
4.1.1 模型结构对比 | 第41-43页 |
4.1.2 仿真参数对比 | 第43-44页 |
4.2 风速阶跃时模型仿真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4.3 低电压穿越时模型仿真对比 | 第46-51页 |
4.3.1 低电压穿越原理 | 第46-47页 |
4.3.2 低电压穿越仿真验证 | 第47-51页 |
4.4 计算时间对比 | 第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基于一种双馈风电机组简化模型的风电场等值 | 第53-62页 |
5.1 概述 | 第53页 |
5.2 等值的关键技术 | 第53-57页 |
5.2.1 机群划分 | 第54页 |
5.2.2 等值发电机参数等值 | 第54-55页 |
5.2.3 等值风力机输入等值 | 第55-56页 |
5.2.4 等值机组模型简化 | 第56-57页 |
5.3 算例分析 | 第57-61页 |
5.3.1 算例系统 | 第57页 |
5.3.2 风电场等值模型 | 第57-59页 |
5.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2-63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